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開展大氣成分、水文氣象、生態(tài)環(huán)境等科學調查工作。
據(jù)了解,大部分隊員都在成功登頂測量期間,在海拔5200米至6000米的交會測量點上堅持了11天10夜。
“雪龍”號科考船計劃于2018年1月4日離開中山站,將前往南極羅斯海新建站址開展新站的建設工作。
近日,受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指派,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批準,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將派5人執(zhí)行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測繪任務。
國測一大隊以及全國測繪戰(zhàn)線一代代測繪隊員不畏困苦、不怕犧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河山,為祖國發(fā)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貢獻。
維多利亞地新建站將是我國繼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之后,又一個常年科學考察站,站址位于維多利亞地特拉諾灣的難言島,該島面積45平方公里,擁有一片平坦的碎石地海灣,背靠雪山,面朝大海。
2月6日19時左右,黑龍江省科考隊員韓惠軍和顏小平乘機抵達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回到闊別了三個月的家鄉(xiāng),他們此次南極之行充滿波折,闖過了舉國矚目的雪龍?zhí)枏谋焕У狡票娜^程,完成了時間急劇壓縮的維多利亞地艱辛繁重的科考任務,給祖國和家鄉(xiāng)交回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近日,雪龍?zhí)柍晒I救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客船上的52名乘客后,遭遇浮冰被困南極。在科考隊救援,被困,突圍期間,韓惠軍、顏小平兩名測繪科考隊員積極協(xié)助科考隊做了大量有意義的工作。
11月7日上午,國家海洋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極地考察國內(nèi)基地碼頭為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舉行了簡樸熱烈的歡送儀式。10時30分,隨著汽笛的一聲長鳴,“雪龍”號奔赴南極執(zhí)行為期155天的科學考察任務。
成功完成新站選址、首次水下測繪、長城站1:1000比例尺中國管理區(qū)地形圖測繪等科考任務,在第29次南極科考中,黑龍江省隊員交出滿意答卷。在南極開展水下測繪,在我國尚屬首次。本次黑龍江省隊員負責測繪華夏灣臨近裸巖處兩平方公里區(qū)域的水深。
中國第29次南極科考的首要任務,就是在南極羅斯海“維多利亞地”區(qū)域為我國選取繼中山站、長城站、昆侖站之后第四個考察站站址。
就在10月末,我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團即將出行。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的五名測繪隊員非常幸運地加入其中,探尋莽莽冰原的未知秘密。
石子,普通、常見,也許永遠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許只是攝影的一角.但是它卻可以鋪成大路,給人們帶來平安與順利,看似普通平凡,實則堅強高貴。
近日,參加第26次南極科考的南極內(nèi)陸考察昆侖站隊黑龍江省科考隊員,在-30℃的環(huán)境中開始了測繪工作,但是如果最高點的氣溫降到-40℃以下,科考隊將考慮撤離。
今年是中國極地考察25周年,也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今天上午,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召開媒體見面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5年來,我國已經(jīng)成功組織了25次南極科學考察,累計近4000人次進入南極。其中2名女隊員要進入南極內(nèi)陸,參加格羅夫山的考察。
央視《新聞調查》2009年8月8號播出節(jié)目:《丈量大地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