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地理信息服務推廣路
1999年,第一屆國際數字地球會議在北京召開,加上之前不久時任美國副總統(tǒng)的戈爾提出“數字城市”的概念,正式宣告了一個地理信息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那時候,地理空間產業(yè)蓄勢待發(fā),很多人也已經開始意識到,屬于地理信息的時代要到來了。在此之后的十年里,很多省市都開展了數字省份、數字城市的建設工作,地理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科技手段,為很多行業(yè)信息的呈現提供了另外一種全新的載體。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我們所期待的全國地理信息服務工程正在華夏大地推廣開來。近年來,國家測繪局多次召開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會議,反復強調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速度。前不久,國家級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上線公測,也標志著這場全國范圍內的平臺建設,已經到了真正落地的時候。
那么建設全國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最終目的是什么?按照國家測繪局的思路,在實現各類地理信息資源聯動、共享的前提下,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將可以滿足政府、專業(yè)部門和企業(yè)對地理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需求。國家級主節(jié)點之下設31個省級分節(jié)點和333個市級信息基地,其中省、市節(jié)點負責本地區(qū)公共地理框架數據建設與維護更新,并最終實現與國家平臺的對接。其中,公共地理框架數據、服務系統(tǒng)及門戶網站、軟硬件環(huán)境等,均可利用“數字城市”建設成果。
毫無疑問,省、市級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將會在整個平臺架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們將為國家級節(jié)點提供最有力的支撐。此外,如何形成與土地、交通、林業(yè)、水利、民政、公安等部門互聯互通的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公共地理信息數據體系和“一站式”在線地理信息協同服務機制,都是省、市級節(jié)點必須面對的問題。
地方政府重視程度決定平臺建設進展
隨著國家級主節(jié)點的進一步建設,我國當前已經啟動山西、吉林、黑龍江、江蘇、重慶、山東等10個省級分節(jié)點建設試點工作。其中公眾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相對更快,山西省地理信息公眾服務平臺、浙江地圖網等二十多個平臺已經投入使用。然而,上述已上線的平臺并非均為按照國家測繪局要求建設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還有一部分是各地以前開發(fā)的地圖網站,真正的公眾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還在建設中。
政務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推廣相比公眾版要困難得多,往往需要協調很多部門參與到平臺建設中來。而且單單依靠測繪部門的力量推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還是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如果地方政府能夠參與進來,對平臺建設的推廣將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浙江省測繪局副局長周方根表示:“無論是地理數據還是其它數據,都涉及到各部門的利益問題,如果不能夠對數據共享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即使平臺建設好了,也很難按照預想的方式運營下去。浙江省則對地理空間數據交換和共享頒布了政府法令,為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使用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各省市政務版的平臺正在緊張研發(fā)中,部分上線的政務版平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平臺的長效運營還要看今后與行業(yè)部門的合作情況。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大部分地區(qū)都沒有像浙江、山東、江西等地這樣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安徽等地就面臨一種“要政策沒政策、要技術沒技術、要資金沒資金”的困境,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阻力重重。
浙江地圖網矢量、影像地圖雙屏同步瀏覽
對于市級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由于國家測繪局規(guī)定可以采用數字城市建設的成果,而我國很多城市都曾經進行數字城市或城市地圖網的建設,因此城市節(jié)點推廣的速度也非??欤芏喑鞘卸家呀浲瞥隽耸屑壍乩硇畔⒐卜掌脚_。但是,由于整個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要實現從上到下的聯動,數據的統(tǒng)一及實現現有平臺數據與上層節(jié)點的聯動也將成為平臺建設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正如ESRI中國(北京)有限公司副總裁蔡曉兵所說,“數據的統(tǒng)一,原則上在于標準的統(tǒng)一,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數據格式的統(tǒng)一,而是數據以服務形式對外提供時,需要遵從統(tǒng)一的服務標準和表達形式的標準。”
大眾需求激增 信息準確度是關鍵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公眾對地理信息的需求量也逐漸提高,更多的人開始通過網絡或移動設備進行地理信息的查詢等服務。其實公眾對地理信息的基本需要相對比較簡單,主要就是基本的地理信息查詢服務和導航服務。在線服務主要以提供地理信息查詢?yōu)橹?,而且社會公眾對地理信息服務的需求同專業(yè)人員不同,他們需要的公開的地理信息,完全不會涉及國家地理信息保密的相關內容,而且對幾何精度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找到大體的位置就可以了。
山西省地理信息公眾服務平臺的面狀地物顯示
對于省、市級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來說,究竟能為大眾帶來什么谷歌地圖、百度地圖是否完全可以滿足大眾的需求?采訪中我們了解到,傳統(tǒng)的大眾地圖網站擁有著非常大的優(yōu)勢,無論是先進的技術還是高效的訪問速度,都是政府搭建的平臺很難比擬的。然而,大部分電子地圖都面臨著更新不夠及時、屬性信息不夠豐富、數據精度不夠細致等問題。但是,公眾對地理數據要求最高的一點就是現勢性,也就是所查詢的地理信息必須的準確的、最新更新的,這樣的數據才能夠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作為國家測繪和地理信息相關單位,擁有著全國所有的高精度權威基礎地理數據,因此在提供公眾服務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
那么省市級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是否真的能夠達到這種要求呢?在赴浙江省測繪局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浙江省測繪科學院李愛勤副院長親自為《3S新聞周刊》的記者展示了浙江地圖網的數據精細程度,通過與谷歌地圖、百度地圖的對比,可以認定就浙江省范圍來說,浙江地圖網要比這些商業(yè)地圖更加詳細、更新速度更快。比如谷歌地圖上對于杭州市很多已經搬遷的地址還沒有做出反應,而浙江地圖網已經做了更新。作為浙江省平臺承建方之一,廣州奧格公司副總經理彭進雙告訴記者,浙江省測繪局有專門的一個團隊在對地圖網站進行數據的采集和更新,因此在地圖更新上要比普通的商業(yè)電子地圖更快。
按照國家測繪局的規(guī)定,省級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主要負責以1:1萬、1:5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為數據主體的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市(縣)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以1:2000至1:5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為數據主體的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在記者的調查過程中發(fā)現,已經上線的省級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中所提供數據的精度也有所不同,比如江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最高數據精度為1:9000,而山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精度則達到了1:4500。山西省綜合地理信息中心周耀學主任表示,“百度地圖、谷歌地圖是商業(yè)公司建設的具體的商業(yè)地圖應用項目,兩者不具有可比性。公共服務平臺公眾版同樣也向百度和谷歌等企業(yè)開放。”
據了解,在已上線的省級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中,大部分都提供了分類信息查詢、交通路線分析等基本功能。當然,很多平臺也加入了一些更加高級的功能。數字河南公眾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中還添加了人口、行業(yè)產值、人均消費等行業(yè)數據,甚至還提供了統(tǒng)計分析等GIS分析功能。另外,不少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提供了“我的地圖”功能,用戶注冊后可以在地圖上進行標注,并保存這些信息,方便個人的查看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的平臺更加注重用戶體驗,比如陜西等地的平臺就采用了先進的Silverlight技術,這些以往只在專業(yè)GIS項目中采用的技術使得整個平臺更具時代感,也讓用戶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市級平臺也是如此,以全國首個通過驗收的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數字太原”為例,地圖中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面狀數據,還集成了很多政務和綜合分類信息,如只要在政務公開欄中點擊“住宅用地基準地價”、“商業(yè)用地基準地價”或“工業(yè)用地基準地價”,地圖終究會按照地價的級別進行專題地圖的顯示,地價情況一覽無余。
政務版平臺前路漫漫
在越來越多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眾版上線的同時,各省市的政務版平臺也都在緊張建設當中。由于政務版地理信息的建設要比公眾版復雜、困難得多,因此目前正式上線的政務版平臺也比較少。在過去幾年中,很多政府部門已經發(fā)現了地理信息相關技術能夠為工作帶來很多的方便,有些功能可以大大提高事務處理的效率,因此GIS系統(tǒng)已經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業(yè)務系統(tǒng)中。但是由于地理數據更新不及時、行業(yè)數據與地理數據結合度不夠等問題,地理信息技術在更多行業(yè)和部門應用的過程中遇到了瓶頸。政務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主要功能就是為政府部門和行業(yè)應用提供一個地理信息基礎平臺,在這個基礎上面進行一些功能和應用的開發(fā),從而避免重復建設等問題。
造成政務版平臺建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我國各地區(qū)的發(fā)展不均衡,各地地理信息相關部門的發(fā)展基礎和其可提供的信息量都有很大差別。而且應用部門對地理信息應用的理解程度也深淺不一,還需要進一步地引導和提高。因此,調動相關委辦局參與的積極性,增強業(yè)務部門主動采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信心,進一步理清業(yè)務數據更新、過濾和發(fā)布的流程機制等都是平臺建設之前需要積累的。其次,在各地的建設中,多少是以測繪部門為主導來進行平臺建設的,由于各省市測繪部門的能力不同,在當地的主導地位也有所區(qū)別。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不夠強勢的測繪部門在引領的過程中就會遇到不少的困難。再次,如果其他部門要在這個平臺上進行應用的話,就要把行業(yè)數據和地理數據進行有效地結合,然而數據作為一種有價值、可以創(chuàng)造利益的資源,很多部門是不太愿意與其他部門進行共享的,這也就為政務版平臺今后持續(xù)有效地提供功效提出了考驗。
當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也為跨部門協調提供了一個契機。“在過去的數字城市和政務協同系統(tǒng)的建設中,條塊分割導致的跨部門協調一直是比較困難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從管理政策、標準規(guī)范、技術手段等多個層面來解決。”中的數碼集團副總裁曾文表示,“從技術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的解決,我認為共享平臺需要有力地支持分布式多元異構數據以及分布式計算資源的統(tǒng)籌整合,而不能把數據和功能都集中在一地。另外,平臺建設要體現責權利相統(tǒng)一的原則。各個協作單位投入自身資源的同時應該容易地從平臺獲得空間信息服務,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增加自己的工作收益。平臺對外提供的空間信息服務,要方便地嵌入到協作單位的業(yè)務系統(tǒng);協作單位需要很方便地搭建自己的空間信息系統(tǒng),這樣才有利于提高相關單位的積極性并促進其維護和更新數據。”
此外,有很多地方的測繪部門也做出了一些好的嘗試,并為其他省市的建設提供了可鑒之處。以浙江省為例,由浙江省政府發(fā)布的《浙江省地理空間數據交換和共享管理辦法》已于7月1日開始實施,這是全國首個關于規(guī)范地理空間信息交換和共享活動的地方政府規(guī)章,為空間數據交換和共享做出了保障。在此之前,浙江省測繪局已經同16個省級部門簽訂了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協議。在這種政府法規(guī)的保障下,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政務版將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數據優(yōu)勢、為行業(yè)應用做出貢獻。(文/肖振強)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