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從交管部門得到以下一組數字:
日均車流量達20.6萬輛,
高峰時每小時1.3萬輛車從橋上駛過。
共有48條公交線路通過,
日均搭乘72.7萬人次。
就是這樣一個繁忙的主干橋梁,傷痕累累,給這樣的橋梁“動手術”,用傳統(tǒng)工法換梁對交通影響長達幾個月,顯然不符合要求。如今有北斗、激光雷達等新型工具的輔助,新式換梁方式得以實行。日前,北京三元橋就經歷了這一場大手術,手術歷時36小時,十分完美。
36小時的新型“換梁手術”療法
2015年11月13日23時,三元橋(跨京順路)大修工程整體換梁工程正式施工,至15日11點30分左右,總重約1300噸的新梁分9片進入指定位置,實現了北京三元橋的“整體置換”。北斗衛(wèi)星導航、激光定位、馱運架一體機整體置換等先進技術的加入,實踐了國內大城市重要交通節(jié)點橋梁維修的新辦法。
“專家反復研究論證,最終決定采用整體置換技術。只需將工廠預制好的鋼梁運抵現場再拼裝為一個整體,最后階段實施整體置換,這大大地縮短了斷路時間。此次換梁實際用了36小時,而我國此前同樣應用該技術的北京市昌平西關環(huán)島橋梁改造總體時112小時。”三元橋改造工程項目總工盧九章表示,“本次‘橋梁整體置換’是國內首次在城區(qū)交通節(jié)點應用此項技術”。
9毫米誤差的“換梁手術”用什么設備?
巨型手術刀——馱梁車
大夫的手和眼——北斗+激光
馱梁車相當于一把巨型手術刀,舊梁吊離、新梁到位全都依靠它的精準操作。具有“神駝”美稱的國產“馱梁車”——神駝一號、二號的兩臺一體機主刀此次高難度手術。
54.9米長的橋梁,接縫寬度卻只能是1.5厘米,容不得半點誤差。由于兩車需要一起馱著新梁準確嵌入橋兩端之間的空隙,必須保證精準的同步和走位,因此車內都裝有北斗+GPS定位系統(tǒng)。新橋梁嵌入過程大概持續(xù)了50分鐘。“天上用北斗進行定位,車上用光電導航進行糾偏。這樣的雙重保障可以確保新梁就位時精度控制在理想范圍內。”總工程師盧九章介紹,新橋梁進入預定位置后,經初步測量,誤差范圍也非常理想,控制在了9毫米之內。
地信企業(yè)顯神威
作為此次三元橋換梁項目的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設備提供商和主力技術支持團隊,上海司南衛(wèi)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fā)的北斗+GPS高精度導航定位系統(tǒng),采用1個基準點(數據精度校正點)和7個移動測點,極大提高了神駝一號、二號運行工作效率,不僅可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實時指導駕駛員修正行駛方向及速度,還能使指揮部自動收到“北斗”傳輸的有關橋梁運動方向和速度數據,實時了解“神駝”的工作情況。
圖1 北京三元橋換梁施工現場
圖2 安裝了司南導航北斗+GPS高精度定位系統(tǒng)的“神駝”車輛運行中
司南導航負責人表示,由于新橋梁上沒有市電和通訊線路,故系統(tǒng)采用蓄電池供電和無線網橋通訊,一秒一個數據結果,平面中誤差優(yōu)于1cm,高程中誤差優(yōu)于2cm,保證在橋梁移動過程能實時傳輸運行數據至指揮中心。同時,在“神駝”平移1300噸新梁過程中,司南導航完全自主研發(fā)的北斗高精度GNSS接收機(系統(tǒng)的核心硬件設備)運行狀態(tài)穩(wěn)定可靠,定位結果精度完全滿足橋梁平移的要求。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