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城市架構中,由于物聯網技術的深化應用,城市具有了多種數據采集的手段和感知終端,所以,智慧城市在信息獲取的能力上取得的進步也是形成“大數據”的原因之一。如果將智慧城市的架構比喻成“梳子型”,梳子的齒就仿佛是數據的感知器和顯示器,那么大數據將是智慧城市的承重筋,是智慧城市的“心臟”。北京賽迪時代信息產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迪時代”)大數據和知識管理專家張宏達認為,在智慧城市中,大數據技術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大數據能力服務是賽迪時代智慧城市支撐平臺的六大支撐筋之一。
政府服務:大數據下的政府服務,可以融合政府內部、互聯網網民、民眾輿論信息,甚至各種傳感器所產生的海量數據,并且與歷史情況相結合,從中提取出在政府工作中真正需要的信息,及時將民生情況及政府決策的影響反映出來,這些信息不是簡單的信息羅列,而是告訴政府,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
工業(yè)經濟:大數據下的工業(yè)經濟,通過ERP、MES、SCM、電子商務等各種信息系統(tǒng),搜集與經濟領域相關的企業(yè)、工業(yè)設備、原料、資金、交易、投資、誠信、節(jié)能等信息,對其進行數據分析及走勢預測,形成資源合理利用、加工適時適度、投資有理有據的智慧型工業(yè)。
公共安全與城市應急:大數據下的公共安全與城市應急中,每個市民的切身利益都與社會安全相關,當中的問題包括災害天氣、環(huán)境污染等城市的通病,也有如火災和犯罪等各種重大突發(fā)狀況。這些層出不窮的安全問題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城市的公共安全和應急體系。遍布城市各處的感應器搜集了城市各處的安全相關信息,每一通電話都被記錄,并在地圖上標記出來,形成大數據,以方便深入分析。通過大數據處理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察覺哪里出了什么樣的問題,并安排處理它們的優(yōu)先順序;市民則能知道怎么去規(guī)避危險,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情況下自己該做什么;管理人員也知道哪里可能會出現重大安全問題和危險,怎樣去疏解和修復。所以,如何用好這些大數據,對城市管理者和市民來說都很重要。這些信息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哪里出了問題,而是告訴我們哪里將要出問題,從而實現智慧城市的預知能力。
社會事業(yè):大數據在社會事業(yè)中,使人們在當今城市的快節(jié)奏生活更加舒適。以往,到了醫(yī)院掛號、求診、配藥都要一次次排隊等候,形成就醫(yī)難的困境。如今,由于電子醫(yī)療時代的來臨,可以通過網上預約掛號,僅使用一張IC卡就能付費,病人的信息及時進入信息系統(tǒng)形成各類診療數據。通過將所有醫(y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記錄標準化,形成多方位多維度的大數據。這些需要在同一時間分析的眾多因素包括病人基本資料、診斷結果、處方、醫(yī)療保險情況和付款記錄等數據。將這些不同的數據綜合起來,大數據處理的決策支持軟件將提供給醫(yī)護人員完整的病人歷史,并選擇最佳的醫(yī)療護理解決方案。
如何從互聯網時代非結構化數據的龐大“寶藏”中獲得知識和洞察力的大數據技術正在迅速發(fā)展中汲取力量,已經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核心技術之一?;谫惖蠒r代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大數據不再是負擔,而是智慧的源泉。大數據,大智慧,讓我們一同走進智慧城市的時代。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