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全球最大電子設備代工制造商富士康表示,將從明年開始在美國和泰國設立電動汽車生產設施。當前這家iPhone代工制造商正在嘗試搭上電動汽車浪潮,以抵消智能手機行業(yè)的增長放緩。
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說道:“我們的計劃是從2023年開始在美國和泰國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除了美國和泰國之外,我們還正在歐洲與可能的建廠地點談判,這是我們全球電動汽車戰(zhàn)略的一部分。”
蘋果、谷歌、Facebook、微軟、亞馬遜、惠普和小米都是富士康的客戶,該公司正在通過開發(fā)汽車半導體、關鍵零部件、高級駕駛相關軟件和電動車組裝來擴大其在電動車行業(yè)的影響力。
該公司還建立了一個軟件和硬件開放平臺,名為MIH電動汽車開放平臺,包括底盤、電子架構和對自動駕駛的支持。該平臺旨在縮短汽車制造商的開發(fā)時間,更快地推出新車型。
劉揚偉表示,泰國工廠將是富士康與泰國石油和天然氣集團PTT的合資企業(yè)的一部分。他表示,該工廠成立之初將主要面向泰國市場,之后逐步將車輛出口至其他東盟國家。他透露,泰國工廠計劃中的年產能將達到15萬至20萬輛。
另外,其美國工廠將為電動汽車初創(chuàng)企業(yè)Fisker等客戶提供服務,劉揚偉透露,該公司將在2023年底之前為Fisker生產電動汽車。據悉,富士康已經排除了在墨西哥建廠的可能性,當前正在與美國的三個州進行談判,尋求建立其北美首座電動汽車制造廠。
該公司還在上周宣布,他們計劃以25.2億新臺幣(約9,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一家芯片制造商位于臺灣省新竹的芯片工廠。這是富士康的一項戰(zhàn)略舉措,在全球芯片空前緊縮的情況下,富士康希望以此為其新生的電動汽車業(yè)務確保芯片來源。
富士康還在8月12日表示,其第二季度的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大漲30%,至298億新臺幣,這是該公司歷史上最高的第二季度凈利潤記錄。受智能手機、個人電腦、服務器、游戲機和網絡設備的強勁需求提振,2021年前7個月,富士康的收入同比提升了近27%,至3.11萬億新臺幣。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