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綁《三體》IP來講故事早已不是什么新鮮操作。
只是自2009年三體IP從原著作者劉慈欣手中轉(zhuǎn)出至今,其故事距離講好還早,距離講完還遠。
至少近日泰伯網(wǎng)從三體版權(quán)方與IP參與方獲悉,三體IP在現(xiàn)階段尚未有適合對外同步的新動態(tài)。
劉慈欣:IP更需要觀眾
《三體》IP矩陣中率先登場的產(chǎn)品,還是舞臺劇。2016年,Lotus Lee未來戲劇工作室(上海蓮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三體:地球往事》舞臺劇首演,總票房突破億元。
接到三體這個IP的時候(2015年),公司剛成立一年。其創(chuàng)始人早在2014年就開始溝通《三體》舞臺劇版權(quán),彼時劉慈欣還未獲得雨果獎,關(guān)于舞臺劇改編權(quán)的爭搶尚不激烈。
2019年,Lotus Lee未來戲劇工作室又借著《三體》的第二部舞臺劇《三體II:黑暗森林》首演,融到了千萬級的資金。
出現(xiàn)在舞臺劇演出現(xiàn)場的劉慈欣,對這一IP的原著還原度要求并不苛求:我這個原作者一點兒也不重要,觀眾喜歡才最重要。
在他看來,文字和舞臺劇、影視的藝術(shù)形式都不同,不改編是不可能的。
不過即便如此,三體舞臺劇系列最終也并未掀起巨大的熱潮。相較于回收成本,如何完善劇情以延續(xù)觀眾對《三體》舞臺劇的熱情,保持劇場在全國的巡演規(guī)模和上座率,可能是主創(chuàng)公司更關(guān)心的問題。
但當(dāng)舞臺劇開始向哈爾濱等城市下沉,有資深“三體迷”在朋友圈斷言,即使小說在科幻界的地位再高,但看過小說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把舞臺劇搬到哈爾濱不見得有市場。
同年(2019年),B站董事長陳睿在內(nèi)部宣布了一個目標:“三年內(nèi),B站市值要達到100億美元”。前后腳的時間(2019年6月),B站宣布啟動改編《三體》的動畫。這個項目被劉慈欣寄予“希望它能超出原著,能讓我看到倒吸一口冷氣的東西”的期待。
雖然B站把動畫的制作交給了一個成立僅僅四年的動畫公司,但其合作方藝畫開天在2020年上線的《靈籠:INCARNATION》口碑和播放量雙高,動畫版《三體》因此被看好。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