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辦的航天科技交流沙龍上,有媒體向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fā)軔提問,“普通民眾什么時候有機會上太空旅游?”
戚發(fā)韌說,這個問題好回答也不好回答,要想清楚太空旅游是干嘛的。美國很多公司在搞,但都是短暫地上去一下,而且是在亞軌道。中國不是能否做到的問題,而是看國家是否需要,不是簡單地花幾千萬上去轉一圈。
至于成為航天員需要具備哪些技能,戚發(fā)韌介紹,現(xiàn)在航天員有多種類型,一種是楊利偉這樣的,要駕駛飛船,要強壯身體,心理狀態(tài)要好,遇到意外不慌不亂,并且對飛船了解熟悉;另一種是有效載荷專家,是科學家到空間站去研究,對生理、心理要求沒那么高。實際上,第三批航天員就有有效載荷專家。
“成為航天員不容易,也不是高不可攀。”戚發(fā)韌透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有一位博士生被選上了,但需要等空間站建設完成后才可能上去。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