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資收購蘇寧易購的行動出現了一點小波折。
近日有媒體援引境外消息稱,深國際目前已全面暫停相關的盡職調查,但尚未決定是否退出收購。
對此,5月13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傳聞所提到的信息均為虛假和不實信息,目前深國際與鯤鵬資本正按計劃進行正常的項目盡調工作。
今年2月底蘇寧易購公布,深圳國資委下的兩家機構深國際、鯤鵬資本擬以6.92元/股價格,分別收購蘇寧易購8%、15%已發(fā)行股份,交易金額約148億元。
蘇寧易購表示,深國際和鯤鵬資本是公司主動引進的戰(zhàn)略投資人。
其背景是蘇寧易購正面臨巨大的債務壓力。
據2020年度財報顯示,去年蘇寧易購營收2523億元,凈利潤虧損42.75億元。近十年來,公司歸母凈利潤首次出現大規(guī)模虧損。
此外,蘇寧易購還在承受巨大債務壓力。數據顯示,2016-2020年末,蘇寧易購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分別為49.02%、46.83%、55.78%、63.21%、63.77%。
統計顯示,截至去年12月,蘇寧易購1年內到期的債券、貸款及非流動負債,合計近400億。
為應對債務,張近東提出,“該砍的砍,該轉的轉”。
當初,蘇寧易購之所以選擇深圳國資,與深圳國資素來“救危濟困”的良好聲譽和實力有密切關系。
近兩年,除了蘇寧易購,深圳國資還曾多次拯救身處困境的大型企業(yè),包括恒大、榮耀、方正等。
去年恒大被曝出千億債務危機,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出資200多億為其解圍。
去年年底,為防止華為原旗下品牌榮耀被外資惡意收購,深圳國資又斥資400億美元收購了榮耀。
還有方正集團。
去年以來,方正陷入嚴重的債務困境。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月18日,北大方正、方正產控、北大醫(yī)療、北大信產、北大資源的債權人共725家,申報債權金額合計2347.34億。
今年1月底,北大方正重整投資者確定,珠海華發(fā)+中國平安+深圳特發(fā)組成的聯合體成為方正集團重整投資者。而深圳特發(fā)則是深圳最早的國有大型綜合性企業(yè)集團。
隨后,2月深圳國資又拿出148億元投資了蘇寧易購。
早年間在寶能收購萬科事件中,也是深圳國資出手,通過深圳地鐵集團投資663.72億元為萬科解圍。
深圳國資不僅僅在大公司出現危機時扮演白衣騎士角色,它在風險投資領域更加活躍,尤其在一些前沿科技領域。
5月7日,工業(yè)互聯網安全服務商長揚科技透露,已于近日完成E輪戰(zhàn)略融資,深圳國資旗下的深創(chuàng)投是投資方之一。此前,深創(chuàng)投曾參與了長揚科技的D輪融資。
今年3月深圳政府還與中芯國際簽訂協議,計劃在深圳落地半導體項目,重點生產28納米及以上的半導體和提供技術服務。
包括日前,深圳國資計劃收購北大方正子公司方正微電子。
深圳向來重視半導體產業(yè)鏈上下游的投資布局。
除上述方正微電子、長揚科技、中芯國際之外,近年來,深圳國資通過深創(chuàng)投還投資了屹唐半導體、華大九天、晶芯、睿創(chuàng)微納、氣派科技、山東天岳、中芯紹興、恒玄科技、博藍特、復旦微、銳芯微、深迪半導體、南京高光等半導體產業(yè)鏈企業(yè)。
當年“深圳速度”聞名大江南北,如今在投資領域“深圳速度”繼續(xù)建功。深圳已成為地方國資產業(yè)投資的旗手。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