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韓令解封的消息傳聞已久,越傳越像真的。
先有韓國資方喊話“中國需要重新對韓國打開大門”,后有中央廣播電視臺與韓國(KBS)握手談深度合作。
標榜自己是“萬物起源宇宙中心”的韓國卻焦慮了起來——既想要錢,又隨時“警惕中國資本通過文化產(chǎn)業(yè)‘入侵’”。
制作方回應稱由于韓劇的市場并不景氣,都是為了籌措制作費。
刺激到韓國網(wǎng)友的,與其說是中國網(wǎng)友提到的“我們硬起來的腰桿”,不如說是韓國自身的文化焦慮。
焦慮并非一朝一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便開始從國家政策層面大打“文化牌”。
從以H.O.T為代表的第一代K-pop流行音樂及偶像男團,以《漢江怪物》等為代表的商業(yè)類型片,到《藍色生死戀》為代表的第一批韓劇,到以《X-MAN》《情書》為代表的第一代現(xiàn)象級綜藝,以及以《傳奇》《泡泡堂》為代表的第一批韓國游戲.....
打出“文化強國”旗號之后,韓國對于本國市場卻是嚴格保護。2000年《還珠格格》被韓國引進后,并沒有在黃金時段播放。有報道稱,雖然影片在晚上11點播出,但仍以絕對優(yōu)勢壓倒了韓國本土電視劇,這引起了韓國方面的警惕,此后韓國幾乎不引進中國電視劇。
用體面的說法,幾十年間,中韓兩國的網(wǎng)友幾乎每年都會因為文化遺產(chǎn)的歸屬權在網(wǎng)上發(fā)生爭執(zhí):20年前,韓國人說祭祀禮樂是他們發(fā)明的;15年前,韓國人說端午節(jié)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去年韓國人說漢服是他們的傳統(tǒng)服飾;今年李子柒發(fā)在油管做泡菜的視頻,被韓國網(wǎng)友“圍攻”,說做泡菜是他們想出來的點子。
在擺出的史料和文物證據(jù)面前,韓國依然篤定自己是“萬物起源宇宙中心”。
不過有網(wǎng)友拋出了一個問題,“在不用百度搜索的情況下,說出幾個國外文化名人。”大多數(shù)人想到的是莎士比亞,雪萊,狄更斯,大仲馬,小仲馬,普希金,托爾斯泰,甚至還有印度的泰戈爾,捷克的卡夫卡,意大利的卡爾維諾,日本的村上春樹,美國的海明威、馬克.吐溫等。
最初,其主攻方向就是中國市場。一旦打開便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精良劇集——金錢收益——更加精良——再來賺錢。
千禧年前后,國內(nèi)出現(xiàn)所謂的韓流,一大批作品噴涌呈現(xiàn),包括《藍色生死戀》《人魚小姐》《大長今》《冬季戀歌》《天國的階梯》......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