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有兩位政協委員的建議被各媒體放在了相鄰的位置。
“全國政協委員、濟南市政協主席雷杰建議,擴大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數量,將濟南增加為國家中心城市,增強黃河流域整體競爭力?!?/p>
“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建議,支持青島建設國際化創(chuàng)新型城市,推動我國區(qū)域科技創(chuàng)新協調發(fā)展?!?/p>
“山東濟南,中國青島。”這是當年的一句玩笑話,卻也是濟南人心中的痛。
現在的多數人眼中,濟南是錯失互聯網十年的“后進生”,是城市名片缺乏亮點的中庸之城,就連承辦的體育賽事也只到全運會的層次。而青島,則是奧帆之都、國際化海濱城市,走出了海爾、海信、青啤這樣的特大企業(yè),單論知名穩(wěn)壓省會濟南。
但誰還記得,濟南曾是全國首個“中國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建成了中國第一條商用信息高速公路,領先各大互聯網廠商半步?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p>
“到2020年底地區(qū)生產總值邁過1萬億元門檻?!?/p>
承諾是在中共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上刊登的,相關責任人為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以及濟南市委常委、副市長鄭德雁,時間是去年4月。
“最沒存在感省會”寶座坐久了,濟南也該起來活動活動了。
在達到“爆”的熱搜熱度也只能維持最多一周時間的互聯網時代,“山東怎么了?”“濟南還有希望嗎?”卻是常態(tài)話題。
山東雖然是全國GDP排名第三的經濟大省,但省會濟南過去十年的經濟數據卻不那么好看,甚至被稱為“錯過整個互聯網時代”的城市。
如果把柱狀圖做成動畫能夠明顯看到,從1999年到2019年十年間,濟南和青島的差距在不斷拉大。甚至在合并萊蕪之前,一度被煙臺趕超。和原本該比肩而立的杭州、南京相比,更是差距巨大。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