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四小龍集體沖擊IPO的時刻,曠視科技卻出現一絲不和諧氣氛。
日前消息,成都曠視金智科技有限公司因偽造簽名開除員工,被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判賠員工21427.3元。
天眼查顯示,曠視金智是曠視科技的全資子公司,其法人是曠視科技的三位創(chuàng)始人之一唐文斌。
曠視科技成立于2011年,在它之后依圖科技、商湯科技、云從科技相繼成立。成立第二年曠視科技完成了聯想之星和聯想創(chuàng)投的天使輪融資,2013年又完成了創(chuàng)新工場的A輪融資。甫一創(chuàng)立,公司便受到資本追捧。
之后,曠視在2017年、2019年又分別收獲了C輪和D輪融資。
在形成穩(wěn)定的盈利模式之前,AI企業(yè)對于資金需求難以見底。數輪融資之后曠視開啟了上市之路,然而卻波折不斷。
早在2018年,就有曠視赴美上市的傳聞。去年8月25日,曠視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招股書,然而10月美國將曠視列入了出口管制“實體名單”。今年2月,港交所官網顯示,曠視科技IPO初始申請為失效狀態(tài)。
今年4月,有消息稱曠視正在籌備A股科創(chuàng)板上市,將以”H+A”股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但直到今天,關于曠視上市的傳聞仍在流傳,而其具體計劃卻一直未公開。
有分析認為,影響曠視上市的最大因素是盈利能力。
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營業(yè)收入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9.49億元,同期分別虧損3.43億元、7.59億元、33.51億元、52億元。
同時曠視在研發(fā)方面也在持續(xù)增加,2016年、2017年、2018年研發(fā)投入分別為7820萬元、2.04億元、6.13億元。
從所在的賽道以及經營狀況來看,科創(chuàng)板確實比較適合曠視。但是決定上市的因素有多方面,曠視面臨的挑戰(zhàn)不僅僅是盈利。
去年5月8日,曠視科技宣布完成D輪第二階段股權融資,總融資額約 7.5 億美元。該輪融資后曠視估值超過了40億美元。
然而一周后有人發(fā)現公司信息發(fā)生變更,同一天,曠視科技投資人與董事、監(jiān)事紛紛退出:
投資人中,北京納遠明志信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天津聯想之星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貝眉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云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退出。變更后,曠視科技投資人僅剩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位創(chuàng)始人;
另外,韓歆毅、李開復、唐文斌、王明耀、楊沐退出公司董事席位,林鶯退出公司監(jiān)事席位。
圍繞資本撤退的原因有很多猜測,但都沒有一條傳聞具有破壞性。
有業(yè)內人士爆料,稱AI領域有獨角獸企業(yè)涉嫌購買營收數據,被投資方看破從而導致股東集體退出。傳聞直指曠視科技。
壞運氣還沒有結束。
今年9月,著名投資人李開復在公開場合提到,創(chuàng)新工場八年前投資曠視科技時,曾幫助其獲取螞蟻金服、美圖的大量人臉數據,來進行人臉識別算法的訓練。年初也曾有消息,稱曠視申請“抗疫專用貸款”用于開發(fā)戴口罩人臉的識別技術。
一時間,圍繞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技術倫理等話題,曠視被推上風口浪尖。
人臉識別是曠視科技的主要應用場景,早年憑借與支付寶合作“刷臉支付”的機會,成功實現了商業(yè)落地。
后來,互聯網巨頭及安防巨頭紛紛啟動AI戰(zhàn)略,曠視科技及其他AI企業(yè)的競爭性大打折扣。螞蟻金服近期曾表示,其刷臉系統早已不再與曠視科技合作,而是由螞蟻金服獨立研發(fā)。
競爭力削弱,持續(xù)虧損,研發(fā)急需大量資金,盈利模式不清……都是AI企業(yè)面臨的共同問題。上市或能緩解資金需求,但可能會開啟更激烈的產業(yè)整合。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