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質院四大局財政撥款21億、經營收入僅9億,地勘單位企業(yè)化改革任重道遠湖南地勘系統(tǒng)改革因其大動作而廣受關注,四大局一夜之間并為湖南省地質院。現(xiàn)有信息表明,湖南地勘改革不會采取一刀切企業(yè)化改革,而是采用事企分離的模式。
前兩日,湖南省地質院公布了原四大局2019年部門決算,從財務角度我們可以看出為何湖南地勘系統(tǒng)無法整體轉企,進而我們也可以管窺全國地勘系統(tǒng)企業(yè)化為何阻力重重。
整體來看,2019年湖南省地質院四大局全年收入合計約30.2億元??傮w支出27億元,四大局年末結轉和結余3.3 億元,約占全年總收入的10%。可以看出,在當前情況下湖南地勘事業(yè)單位日子過的還不錯。
然而,當我們把收入進行拆分,就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30億收入中,其中約21億元來自于一般性財政撥款,經營收入僅9億元,經營收入僅占總收入的30%。
設想湖南地礦系統(tǒng)如果整體轉企,財政撥款一夜之間取消,將面臨嚴重入不敷出的局面。9億元的經營收入是如何也不能滿足27億元的支出的。那么,如何降低支出?降薪還是裁員?一切都不好說。
所幸,我們看到湖南地勘單位采取事企分離的模式,相信在進行事企分離的過程中或按照經營收入的多寡進行事企人員安置。但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企業(yè)人員過多,事業(yè)部分的人均經費將遠遠超過企業(yè)部分。這也是地勘改革面臨重重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而廣之,全國的情況是否也是如此呢?留給讀者自己思考
從四大局經營收入的總量對比看,地礦局以4.5億元為四大局中最佳,與全國地礦局在地勘系統(tǒng)中規(guī)模大和相對強勢的特點類似;從經營收入占全年支出的比重上看,煤田地質局經營收入占比53%即位列最佳;核工業(yè)地質局全年經營收入僅為0.6億元,占全年支出的比重為12%。經營收入的比重偏低是四大局普遍存在的問題。
2019年地質院四大局支出欄目中占比最大的為資源勘探信息支出和自然資源海洋氣象支出,這兩大項支出合計約23億元,占到地質院全年支出的85%??梢钥闯?,絕大部分支出用在了主業(yè)之上,地勘單位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為國計民生繼續(xù)做出貢獻。
四大局收入支出決算如下:
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部門:湖南省煤田地質局 公開01表 單位:萬元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