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曠視AI測溫正式在北京上線試運營,并在海淀政務大廳和海淀區(qū)部分地鐵站展開試點應用。
據(jù)悉,該系統(tǒng)采用“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相較傳統(tǒng)測溫篩查手段,識別效率更高,無需接觸即可測溫,識別誤差低于0.03℃。
報道稱,通過前端紅外相機鑒別出人流中的高溫人員,根據(jù)疑似發(fā)燒者的人體體征、人臉信息,利用AI技術,即可快速篩查體溫異常者,解決紅外測溫漏判、錯判、無法在大人流量下識別發(fā)燒者的難題,協(xié)助工作人員二次測溫,提高地鐵場所的通行效率與可控度。
有網友對其中“戴著口罩也能識別人臉”提出了質疑。
對此,曠視科技回應稱,“大家可能對人臉識別有些誤解,實際上系統(tǒng)做的是戴著口罩的人臉檢測(找到視頻中的臉部在哪兒)而非識別身份,但是因為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就沒法找到大家的人臉鎖定額頭,所以我們系統(tǒng)的核心能力是在戴口罩的情況下也能‘更精準地’找到額頭進而檢測體溫。”
以下曠視回應:
過程中,我們也聽到了很多群眾有了“AI測溫”等于“口罩識別”的誤解,這里我們也想和大家分享下這個技術的原理以及開發(fā)這個技術的初心。
1、本次通過 AI 圖像技術+遠程測溫,核心是為了在大人流情況下遠程完成較準確的體溫測試,確保不影響大家返程效率的情況下,能做好測溫篩查,為疫情做好防控,保障大家的身體安全;
2、所謂“口罩”人臉識別,是誤解,一個小的新技術是如何在戴口罩的情況下,找到每個人的額頭區(qū)域,確保遠程測體溫準確;
3、曠視希望用 AI 技術在疫情中發(fā)揮一點小的作用,非常意外給大家?guī)碚`解。歡迎 大家持續(xù)關注和監(jiān)督我們,一起真正做到科技向善。
曠視小時,AI測溫的原理是:AI 測溫可以理解為 AI+測溫,第一步,通過 AI 技術快速定位額頭(較為準確的測溫位置);第二步,利用熱成像攝像機對該額頭進行精確測溫。
目前地鐵設定的溫度為 37.2 ℃(按照目前公共場所溫控標準),當大于等于這個溫度,儀器就會發(fā)出警報聲,現(xiàn)場負責安保工作的工作人員會對疑似高體溫者進行人工的二次檢測。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