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共筑航天新時代•山東煙臺站”中國航天科普展系列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3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英雄航天員、我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煙臺市中小學生作了一場精彩的航天科普講座。
“你們的夢想是什么?”當天上午,煙臺籍航天員王亞平在市教育局演播廳開講“向著夢想,幸福奔跑”主題講座。全市203418名中小學生在485個分會場同步收看了視頻直播。王亞平從追夢歷程、百煉成鋼、圓夢九天三個部分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歷程,為家鄉(xiāng)的“學弟學妹”們照亮夢想之光。
追夢歷程激勵學子
“這是咱福山的門樓水庫,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煙臺福山人……”一開場,王亞平就向現(xiàn)場的青少年介紹了她的家鄉(xiāng),一股親切暖流瞬間涌入會場。像諸多農(nóng)村的孩子一樣,王亞平兒時的夢想也是“走出大山”。
她坦言:“那時我想當律師、老師,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從未想過要成為一名航天員,走入太空。”但從小學、初中、高中,學習成績一向優(yōu)秀的她,在一次招飛中,真的走進藍天的世界。
高中在福山一中就讀的王亞平,是理科班里唯一一個不戴眼鏡的女生。在同學的鼓勵下,她勇敢報考,一路過關斬將考進了軍校,成為了我國空軍第七批女飛行員中的一員,從此和天空結下不解之緣。
王亞平進入飛行學院后,一個個堅持自我的選擇使她的內(nèi)心逐漸萌芽了藍天夢和飛天夢。其中,她提到第一次跳傘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坐飛機就是跳飛機,印象太深刻了。我記得第一次要跳傘時,大家都很興奮,勇敢、果斷地就跳下去了。但是當?shù)诙卧偬鴷r,大家都沉默了,新鮮勁兒過了,剩下的都是恐懼。但是大家沒有一個退怯的,都戰(zhàn)勝了自己,戰(zhàn)勝了恐懼。”
聽到這里,現(xiàn)場的學生們熱烈鼓掌,為“初出茅廬”但毅然勇敢的王亞平所感動。隨后,王亞平用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告訴青少年,夢想像天空中璀璨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追尋,終有一天可以觸手可及。
從17歲參加空軍招飛成為我國第七批女飛行員,到多次參加戰(zhàn)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重大任務,王亞平說,這是一份榮譽和責任。每一次任務,無論身處何地,她都感到無比自豪。正是她的執(zhí)著,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才使得她的夢想一步步成為現(xiàn)實。
講座引人入勝親切互動
“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可是,擦干眼淚,努力向前,我們就會離自己的夢想近一點,再近一點。”在飛行學院期間,王亞平接受著艱苦的訓練。當她說自己第一次駕駛飛機飛上藍天,俯瞰祖國的大好河山,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讓她明白了堅持的意義。
也正是這種堅持與刻苦訓練,才讓她有機會,成為一名航天員。
航天員的日常訓練到底有多艱苦?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到航天員的日常訓練,王亞平以視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離心機訓練、轉椅訓練、血液重新分布適應性訓練等多項訓練內(nèi)容,每一項訓練都要忍受高壓、缺氧、失重等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
看著視頻中一個個困難的訓練,同學們都揪住了心,時不時發(fā)出一聲聲感慨。其中,王亞平認為最具挑戰(zhàn)的訓練是超重耐力訓練,在這個訓練中,受訓者要忍受約等于8倍自身重量的壓力,雖然隨時可以在訓練中按下暫停按鈕來減輕自己身體的痛苦,但沒有一個受訓的航天員選擇按下……講到這里,現(xiàn)場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同學們以這樣的方式向我國偉大的航天員們致敬。
“大家知道這兩位是誰嗎?”講座過程中,王亞平不斷與同學們互動。現(xiàn)場,學生們情緒高漲,紛紛舉手搶答。回答對的同學,得到了王亞平親手贈送的親筆簽名照。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們激情滿滿、互動滿滿,最終,由于學生們的熱情高漲,多位同學同時搶答,王亞平提前準備的簽名照贈送完畢,另找來航天紀念信封簽上名字贈予同學。
三句話分享內(nèi)心感受
從緊張繁重的專業(yè)課學習,到不為常人所知的嚴酷訓練,王亞平說,這個過程讓她深刻理解了航天員大隊那句只有經(jīng)歷過百煉成鋼的人才能體會的話:“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jīng)歷過,就不知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其中的真諦”。
這樣的體會,王亞平時刻謹記心間。終于,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發(fā)射獲得圓滿成功。作為神舟十號飛船飛行乘組唯一的女航天員,王亞平圓夢九天。
有人問,在發(fā)射的那一刻,緊張嗎?她說,不緊張,反而很鎮(zhèn)定。她說,是對國家的榮譽感,讓她忘卻恐慌與緊張,是對國家航天事業(yè)的自豪感,讓她做好了一切準備。
隨后,2013年6月20日,王亞平在太空給地面的學生講課,此次太空授課主要面向中小學生,使其了解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她在線講解和實驗演示,并與地面師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講座期間,她又帶學生們重新回顧了當時的太空課程的片段,現(xiàn)場的學生們興奮不已,瞪大雙眼去感受神奇的太空空間。
“如果還有機會,還能去太空,我一定要試一下,這個水球到底何時能爆掉。”當視頻播放到給水膜注水變水球實驗時,王亞平開玩笑地與現(xiàn)場學生互動,并將“真實的”感受帶給學生們。
授課最后,王亞平用三句話跟學生們分享了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
第一句話:為祖國感到驕傲。她慶幸自己趕上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農(nóng)村的小姑娘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實現(xiàn)人生夢想,這個時代是公平和充滿機遇的;
第二句話:祖國利益高于一切。載人航天事業(yè)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yè),但是每一名航天員都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隨時做好獻身的準備,“即使我們回不來,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第三句話:拼搏的人生最壯美。航天員劉旺漂亮的太空十環(huán)手動對接、張曉光“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十五載堅守、景海鵬三次圓滿完成任務,他們都展現(xiàn)出了拼搏帶來的快樂。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