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圖發(fā)布《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2017年主要城市擁堵情況整體回落到2015年,同比2016年78個城市擁堵持平或下降,全國城市擁堵趨勢下降。其中,從2017年度中國堵城排行榜來看,雖然年度首堵歸屬濟南,但其擁堵程度較2016年基本持平并沒有惡化。而且,榜單中原先傳統(tǒng)的“中國十大堵城”紛紛跌出前十,其中成都位于21名,石家莊位于33名,深圳位于37名,武漢位于47名,杭州位于48名,說明2017年以來各地治理擁堵效果顯著。
2017年同比去年78個城市擁堵持平或下降
從整體來看,2017年全國城市擁堵整體趨勢下降,擁堵程度同比2016下降2.45%,與2015年相當。同比2016年,有51%的城市擁堵下降,27%的城市擁堵基本與去年持平,22%的城市擁堵出現(xiàn)上漲。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與2015年都是12月最堵,但較2015年擁堵下降2.43%,說明2017年擁堵較為平順未出現(xiàn)月份嚴重擁堵現(xiàn)象。而2016年最堵月是9月而非12月,主要與2016年12月北方城市大范圍單雙號限行有關(guān)。
從通勤高峰擁堵情況來看,2015年至2017年連續(xù)三年通勤早高峰的擁堵呈現(xiàn)逐年加重趨勢,2017年擁堵相比2015年漲幅達3.3%,而晚高峰擁堵同比2016年下降1.4%。平峰擁堵來看,2017年較2016年下降2.1%,但與2015年相比擁堵略有上漲。10:00-12:00時段為2017年度擁堵水平最低。
報告顯示,從年度城市通勤擁堵地圖來看,西南地區(qū)由于地形等原因,通勤高峰時段擁堵程度較高,其次是東北區(qū)域。從2017全年城市通勤高峰時段的情況來看,26%的城市通勤高峰處于擁堵狀態(tài),55%的城市處于緩行狀態(tài),只有19%的城市不受通勤高峰擁堵的影響。而從平峰來看,超63%的城市處于暢通狀態(tài),超35%的城市處于緩行狀態(tài)。
濟南再奪中國堵城排行榜第一深圳等傳統(tǒng)堵城紛紛退出前十
從2017年中國十大堵城的分布來看,濟南以2.067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shù)再度成為中國堵城排行榜第一名,北京、哈爾濱、重慶、呼和浩特、廣州、合肥、上海、大連、長春躋身前十。欣慰的是,在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GDP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作為2017年的首堵濟南其擁堵程度較2016年基本持平并沒有惡化。此外,2017年擁堵TOP10榜單中,呼和浩特、合肥、長春都是首次進入年度堵城排行榜前十,其余城市均為老牌堵城。
從超大、特大城市年度擁堵排名來看,北京擁堵排名第一,同比2016年深圳擁堵降幅達7.5%降幅最大;大中型城市擁堵同比則基本持平,其中,濟南在大中型城市中擁堵最高,同比2017年青島擁堵下降9.66%降幅最大,清遠擁堵漲幅最高達8.13%,宿遷、無錫升幅也分列二三。
此外,傳統(tǒng)堵城成都、石家莊、深圳、武漢、杭州紛紛跌出前十,其中成都位于21名,石家莊位于33名,深圳位于37名,武漢位于47名,杭州位于48名。
超大、特大城市擁堵指數(shù)同比去年下降2.5%青島擁堵緩解最大
超大和特大城市整體擁堵趨勢在2017年有所緩解,北京以擁堵指數(shù)2.033在超大、特大城市中擁堵排名第一,而深圳同比2016年擁堵降幅降最大達7.5%,擁堵指數(shù)為1.751。在來看大中型城市的排名情況,2017年大中型城市的擁堵情況同比去年基本持平。濟南在大中型城市中擁堵程度最高,以擁堵指數(shù)2.067排名第一。
報告還顯示,在擁堵上漲的22個城市中有8個在廣東省,清遠是年度擁堵漲幅最大的城市,增長幅度達8.13%。其次是江蘇省,有4個城市擁堵上漲。百城的擁堵同比2016年,有51個城市出現(xiàn)下降,其中有20個城市為省會或直轄市,青島擁堵緩解最大為9.66%,在擁堵緩解的TOP10中6個城市都屬于省會或直轄市。
近8成城市“第四季度”為“最堵季”晚高峰相比第二季度高出8.7%
從近兩年2016和2017年的數(shù)據(jù)來看,第四季度成為全年“最堵季”。一季度主要受春節(jié)影響而成為“最不堵”季度,三季度雖然9月較為擁堵,但7-8月正是暑期學生放假和高溫天氣出行相對減少,所以在三季度擁堵的城市也相對較少。同時根據(jù)報告顯示,與二季度相比,第四季度晚高峰擁堵也尤為突出,數(shù)據(jù)顯示,第四季度晚高峰相比第二季度高出8.7%。
2018擁堵趨勢預(yù)測:58%的城市擁堵呈現(xiàn)下降或持平
在對2017年城市擁堵情況分類盤點之余,報告也在此基礎(chǔ)上對2018年擁堵趨勢做出預(yù)警。報告顯示,2018年42%的城市擁堵將呈現(xiàn)上升趨勢,58%的城市擁堵呈現(xiàn)下降或持平,其中惠州、長春兩城市擁堵預(yù)警排名較高,無外因條件下城市擁堵加劇的可能性較大。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