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單位: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物館
承建單位:北京浩宇天地測繪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創(chuàng)新摘要
本項目采用最新信息化技術對文物進行數字化管理、虛擬修復、虛擬展示。首先利用三維掃描儀獲取文物幾何信息,利用高清相機獲取紋理信息,然后通過后期處理,將掃描數據在計算機中轉換成三維模型,不僅還原幾何特征,還能還原其真實色彩。
三維數據采集
紋理獲取
幾何三維模型 貼圖后三維模型
模型的修復
紋理的修復
網頁瀏覽模型
案例介紹
本案例通過最先進的地理信息采集手段,對文物進行三維掃描,獲取文物高精度幾何信息;通過專業(yè)的單反相機,獲取文物高清紋理信息;通過后期計算機處理,把幾何模型與紋理進行高精度匹配,精確還原石碑現狀現貌,可永久保存文物現狀。此外,通過三維模型,還可生成文物的正射影像,二維線畫圖,數字拓片,可對損害的部位進行虛擬修復;或根據現有模型進行改造設計,通過3D打印技術生產文創(chuàng)產品;或利用三維模型,制作網絡宣傳視頻,游客可以足不出戶進行觀光瀏覽。
1.整體技術路線
2.三維數據采集
根據文物的物理特性,采用不同的掃描儀對其進行幾何數據的采集,保證數據完整、精度滿足要求、文物不受破壞。對于大場景,采用大空間三維掃描進行數據獲取,對于有細節(jié)部分采用手持高精度儀器進行數據的獲取。保證獲取的數據完整,精度滿足要求。
3.紋理數據采集
由于石碑中文字較小,細節(jié)較多,對照片清晰度要求極高。高清單反相機,輔助滑軌和燈光系統,采用定焦定距等dpi的方式進行拍攝,保證最終照片放大后仍非常清晰。
4.內業(yè)數據處理
4.1幾何模型處理
三維數字模型的構建有多種方法,對于非規(guī)則形態(tài)的文物對象最常用的是通過構建三角網(將相鄰的離散點按照特定的要求連接起來構成不規(guī)則三角網(TIN)立體模型或進一步構成規(guī)則格網Grid立體模型)的方式進行3D數據模型重構。精確3D數據模型重構是實現目標三維可視化、模型表面精確的紋理映射、空間仿真和虛擬現實,再現客觀事物真實形態(tài)和物理特性的關鍵。
采用Geomagic Wrap2015軟件利用掃描的大量點云數據,通過構建三角網的方式擬合物體的形狀,是一種精細建模的方式,它主要適用于石碑中不規(guī)則形狀、結構復雜的部件,對與平面部分可大量抽稀點云,來減少數據量。
4.2紋理處理
使用照片建模軟件拼接大師,利用照片生成石刻的數字表面模型,然后對單張拍攝的石刻紋理照片進行糾正得到正射影像,再對經過糾正的照片進行鑲嵌和勻色,最終得到石刻的正射影像。
5.虛擬修復
虛擬修復包括正攝影像和幾何模型的修復。對于幾何模型的修復,碑體表層狀剝落、水蝕坑、裂隙、斷裂、缺損部位模擬修復后,依據碑體自身數據或相關史料隨出文字、紋飾。將修復不當的鐵鋦、灰質模擬修復除去后補平修復不當部位,依據碑體自身數據隨出文字、紋飾。
對于正攝影像的修復,將碑體表面沉積物、樹脂流掛、銹跡、污染物模擬修復除去。
6.生成瀏覽
Unity3d是目前最流行的三維瀏覽平臺,模型貼完圖后進行導出,在Unity3d中進行設置燈光進行輸出漫游,包括單機版(exe),不用安裝任何軟件,直接打開可直接瀏覽,并到導出web格式(html),可以用網頁的形式打開,部署到服務器上,還可以通過網絡瀏覽數據。
7.關鍵技術指標
整體精度1cm,細節(jié)精度0.04mm,正射影像分辨率300DPI。
8.創(chuàng)新點
8.1針對官刻碑文等文物存儲/保護/傳播的三維數字化技術
碑刻在歷史文化傳承中具有重大作用,是歷史文物的真正實證。傳統拓印技術在文化傳播與保護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傳統拓印技術會直接對文物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傷,且在文物本體留下墨跡,并且拓片不利于傳播。使用三維數字化技術,解決了不接觸文物本體,直接進行拓片的生成,并且電子拓片可以隨處進行傳播。
三維掃描+近景攝影+虛擬修復三種技術的融合創(chuàng)新,在官刻碑文等文物存儲/保護/傳播的大批量應用,此項技術經過本項目成功實施,可以大批量在其他文物數字化項目中展開使用。
8.2首創(chuàng)的適用于文物存儲/保護/傳播三維數字化技術的特制工裝
由于碑文部分細節(jié)小,小的字大小為1cm,滿文更小,為了表現他的細節(jié),只能采用激光掃描儀,而HandyScan700的自定位技術需要定位點,為了保證不傷害文物,我們專門設計并加工了工裝,把定位點黏貼在工裝上,保證不損害文物,并且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8.3三維數據采集技術與數據融合創(chuàng)新
本項目根據掃描物體的特性不同,進行分解,采用不同儀器進行掃描,既能保證精度,又能提高效率。而數據的融合也是一個問題,由于我們在數據處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利用全球使用最多的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數據的融合和簡化,可以自動批量簡化,只需要設置好參數。
8.4獨具創(chuàng)新性的拍攝裝置與拍攝技術
由于場地限制,不能引入通用大型滑軌,而小型滑軌又缺乏升降功能,因此在拍攝前期使用了三腳架進行拍攝,由于基本靠人工移動,因此效率極低。后借鑒三腳架的小型及靈活性,考慮到現場情況自行設計開發(fā)了一套簡單易用的拍攝裝置。該裝置能夠保證每幅照片的大小一樣,對后期數據處理提高了效率。
為了減小環(huán)境光對照片拍攝質量的影響,我們經過研究反復摸索,研究出一套可以屏蔽外界光源對拍攝的影響的設施,達到人造攝影棚的效果。
8.5模型控制點自動匹配技術
現狀模型在軟件中貼完后,記錄了控制點的位置,導入新模型后,照片的控制點不會丟失,省去重新選擇控制點的過程,提高了效率,另外正攝影像修復后直接替換原來的貼圖文件,只需要修復貼圖的邊界即可。這樣大大提高了內業(yè)數據處理的工作效率。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