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常州市測繪院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收集城市建設的現(xiàn)狀、成果、信息等資料,在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集成、整合、運行和服務。而將這些普通工作成果匯聚到一起,就變得不普通了——這些外行看起來像天書一樣的數(shù)據(jù),通過一系列的再加工,最終讓我們生活的城市變得越來越智能化。
測繪人員盯著GPS收集數(shù)據(jù),一盯就是5個小時
城市三維仿真和地下管線三維
地上與地下,立體化展示城市面貌
在常州市規(guī)劃館展廳內,一臺應用三維數(shù)字城市系統(tǒng)展示常州城市風貌的設備,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參觀者通過遙控手柄,選擇不同地點,通過空中漫游,360度體驗城市的未來。這種技術,叫做城市三維仿真。
冉慧敏是常州市地理信息智能技術中心地理信息工程師。關于城市三維仿真典型應用案例,冉慧敏向我們提到了剛剛投入使用不久的傳媒中心大廈。這座地標性的建筑在開工建設之前,有多個優(yōu)秀建筑設計方案,很難決策哪個方案更適合周邊環(huán)境。后來借助測繪院提供的城市三維規(guī)劃輔助決策系統(tǒng),把設計方案做成三維模型,放到由城市現(xiàn)狀三維模型構成的城市仿真系統(tǒng)環(huán)境中進行對比分析,很快就作出了最終決策。目前該技術已廣泛運用于城市設計、重點項目的規(guī)劃、建筑方案等領域。
常州市地理信息智能技術中心是新成立的地理信息應用開發(fā)和推廣的單位,也是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的地理信息專業(yè)研究開發(fā)單位,目前掛靠在常州市測繪院。僅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測繪技術正從數(shù)字化測繪體系向信息化、智能化測繪體系跨越發(fā)展,不再局限于地面,而是向空間信息多元化發(fā)展。
目前,常州市測繪院在城市三維建模及三維成果應用方面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13年11月還應邀在北京第八屆中國智慧城市論壇作城市三維建模及應用的主題報告。
測繪工作范圍的立體化,不僅僅是在地面上,還包括了地表以下的測繪。在我們城市的地下,埋設著各種管線,每一種都有不可或缺的用途。如果能全面掌握地下管線的種類、性質、數(shù)量、精確位置,并在道路施工前準確提供給施工單位,就能避免開挖破損等險情。地下管線的探測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基礎工作。
用雷迪8000探測地下管線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隨著市測繪院的工作人員一起,感受了一下地下管線測繪。在距離劉國鈞職教中心不遠的一條新建馬路上,薛武軍帶著兩位剛入行一年的新人,拿著雷迪8000管線儀,在路面上來回掃描,探測地下管線的走向和埋深。薛武軍說,如果是探測單一管線,每天他們這組可以向前推進1公里,但這是在道路還沒有通車的情況下,“假如是在老城區(qū),車流量比較大,地下管線走向沒有規(guī)律,推進速度就會慢很多。”
航空攝影測量和工程測量
空中和地面,測繪方式多種多樣
智慧城市的建成,當然離不開高科技的手段。常州市測繪院在城市測繪過程中,還運用了無人飛機。
既然衛(wèi)星遙感技術已經很先進了,為什么還要用航攝飛機和無人機進行攝影測量呢?工程師張春敏說,衛(wèi)星遙感影像分辨率目前最高僅能達到0.5米,而我們用于城市建設的大比例尺地形圖需要通過0.1米甚至0.05米分辨率的航空影像處理后才能達到要求。順便說一句,利用這些航拍圖采集數(shù)據(jù),還需要用上專門的3D眼鏡,相當于恢復到飛機航飛的時候的立體狀態(tài)。
我市利用航空遙感影像測繪技術一直在省內領先。2010年3月,常州市測繪院在全省率先應用無人機在四川綿竹進行災后重建測繪。近年來,常州市測繪院還通過航空攝影測量,對市區(qū)2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綠化進行了拍攝,然后通過人工識別和電腦計算,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算出了市區(qū)的綠化覆蓋率。而如果全部使用外業(yè)測量的方法,所需要的時間將是航空攝影測量的5倍。
說完了天上的高科技,我們再來看看地上的。
軌道交通目前是我市城市建設的一號工程,地鐵控制測量是軌道交通規(guī)劃、建設和運維管理的平面和高程的基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常州市測繪院承擔了我市軌道交通一號線的控制網布設及測量工作。
過年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在永寧路歐尚超市樓頂,測繪工程師謝友鵬守著GPS足足5個小時,每隔5秒鐘,天上的衛(wèi)星就會發(fā)一組信號到GPS上,他的工作,就是要保證機器無障礙運行,一刻也不能離開。“這次因為是做地鐵控制網的首級控制,精度要求比較高,所以要求連續(xù)接收5小時的信號。”謝友鵬說,連續(xù)值守的時候,吃飯都要有人送過來,要是在野外,就只能自帶干糧了。
測繪技術服務全市重點項目的例子還很多。比如2011年常州機場改擴建的時候,測繪工作者使用GPS、機載Lidar數(shù)據(jù)和其他精密儀器進行了高精度的測量,深入到機場改擴建的每一個測量環(huán)節(jié),而且由于不停航,測繪人員只能在凌晨3-5點之間進行測繪工作。
紙質地圖、電子地圖和智能化地理信息
線下與線上,查詢都很方便
常州市測繪院的眾多工作之中,編制常州市域的地圖,是歷史最長、最基本的一項。常州市區(qū)行政區(qū)劃地圖(市區(qū)圖)和常州市域行政區(qū)劃地圖(市域圖),是為市政府各部門和各企事業(yè)單位編制的最權威的工作用圖;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材料的歷史文化地圖,將常州的眾多歷史留存都標注了出來;而常州餐飲圖集,則是吃貨們的最愛,想吃什么,拿著圖集按圖索驥就可以了。另外,常州園林綠化圖、全市水系地圖、各種房地產地圖、導廁地圖等,也都出自常州市測繪院之手。
近年來,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常州市測繪院頻頻推出各種類型的電子地圖。和谷歌與百度這種電子地圖的行業(yè)巨無霸不同,市測繪院推出的電子地圖,憑借著他們對本地資源無人能比的熟悉程度,比巨無霸們多了不少實用性。
讓我們打開常州市人民政府的網站,來看看電子地圖到底都有哪些功能吧。
根據(jù)使用者日常生活需要要求,分別有學校、醫(yī)院、餐館、超市、以及公廁等分類地圖,使用者可隨意選擇不同信息類型的地圖。如想了解常州市所有銀行的分布,只要選擇銀行,就會在地圖上疊加各大銀行分布的分類地圖。喜歡運動的市民,可以通過常州市全民健身數(shù)字地圖,來搜索自己所在位置附近的健身場所。這個地圖有兩大特點,一是能夠按照運動項目或區(qū)域進行快捷搜索,另外一個就是可以在地圖上任意點一下,來看看以這個點為半徑,步行10分鐘的路程內所有的健身場所。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市測繪院逐漸把電子地圖發(fā)展成智能化地理信息服務。比智慧常州基礎地理信息工程,在基礎地形圖、影像圖、地下空間、城市三維等基礎上,增加了居民建筑屬性、公共設施、現(xiàn)狀用地等豐富多樣的信息,形成一張支撐智慧常州建設的基礎底圖。而常州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公示電子地圖,則實現(xiàn)了地圖與文本、圖件的網絡一體化查看,為市民提供了快捷的規(guī)劃公示服務。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不久將為市民提供規(guī)劃查詢服務。
近年來,常州市測繪院在測繪科技、地理信息等方面注入新鮮血液和創(chuàng)新活力,從武漢大學等國內測繪地理信息著名高校引進高學歷人才,目前碩士以上學歷占總人數(shù)比例達22%,工程師以上技術人員占總人數(shù)比例達47%,多項研發(fā)成果通過科技鑒定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殷朝輝 馬蕓英 吳愷)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