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之戰(zhàn)過后,圖商宣傳最多的當屬是盈利模式的暢想,這樣的大餅更多的應是套取了資本界的歡心,可是商家要永遠記得消費者關注的只是產品好用不好用,用戶體驗之外的事說再多也無用。
體驗,不靠免費塑造
勿庸置疑,地圖已成為繼瀏覽器、IM之后的又一重要移動互聯網入口,時下,談及更多的是戰(zhàn)略層面的概念,諸如平臺化,可對于技術創(chuàng)新和用戶體驗方面言之甚少。但是對于用戶來講,好用才是王道。
目前移動端地圖的用戶體驗方面存在諸多窘況:
首先,受限于流量資費高、屏幕大小和數據存儲等問題,移動端地圖的用戶活躍度并不高,使用頻率最高的還是位置查詢和交通換乘方式,部分出行還需要提前在電腦上查詢清楚;
其次,垃圾短信、盜版地圖和泄露用戶隱私的行為也很是惱人,如谷歌對用戶位置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而對用戶隱私構成威脅的行為就曾引發(fā)不滿;此外,地圖個性化體驗不強,用戶粘度不高。
車載導航地圖方面,同質化現象也很嚴重,雞肋功能頻出,地圖更新流暢的產品數量有限,整體體驗不佳。
免費之戰(zhàn)后,圖商談及最多的盈利模式當屬O2O,地圖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應用,移動地圖上有很多有關于興趣點的信息,諸如餐館、商場、酒店等,能對用戶消費決策產生直接而又緊密的影響,圖商希望實現信息流和現金流的轉換對接。
不可否認,O2O是未來的一種趨勢,可是目前這種模式也幾乎還處于紙上談兵,商家對于模式的宣傳多于實質性的動作。行業(yè)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從線上到線下的生態(tài)循環(huán),所以地圖要想從單純的指路工具屬性轉變?yōu)樯铑惙掌脚_,短時間內很難一蹴而就。這就呈現了目前圖商和用戶都很捉急的狀況。
今年9月,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年底前將發(fā)放4G牌照。雖然這并不能預示4G時代的到來,但4G時代確實能給導航行業(yè)帶來巨變,20M左右的傳輸速度將使網絡非常流暢,這將一改導航地圖目前停留的應急之用,增加使用頻率,也就增加了增值服務的想象力,用戶活躍度或許因此大大提高。
4G到來之前,圖商應該考慮最多的是技術的創(chuàng)新,之如時下地圖界的前沿技術之一——增量更新技術,想更新哪兒就更新哪兒,摒棄了傳統(tǒng)整體更新的弊端,具有數據小、傳輸速度快的個性靈活特點,能使信息保持實時更新狀態(tài),擁有此技術的四維圖新應用在車載領域、其合作伙伴美行科技應用在手機移動導航領域都受到了用戶的好評。
個性化定制,導航細分應用的未來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新興技術(諸如3D打印等)的迅猛發(fā)展,創(chuàng)客運動正處崛起之勢,極客文化也漸入人心,人們對于個性定制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論到當前地圖行業(yè)的個性化,除卻撇開諸如高德百度之類的地圖大佬做平臺之外,也有小眾圖商深耕在個性細分領域,如SOSO的實景地圖、善領的DSA專業(yè)導航地圖等。
手機和汽車作為未來重要的移動終端,因兩者屬性不同,兩者的發(fā)展步伐也不盡相同。相對于手機導航,拘于汽車嚴格的技術規(guī)范、安全問題的限制,車載導航在數據更新、應用靈活性等方面略遜一籌,但并不會出現誰取代誰的現象,兩者將是互推互動的友好關系。未來手機導航地圖的個性定制化的發(fā)展,將會倒逼著車載導航的個性定制化快速到來。
說到導航地圖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或許有以下三點:
1,3D實景效果更加逼真;
2,從室外走向室內;
3,個性化產品逐漸突圍。
在此暫說地圖的個性化,實際上不需要“大而全”,“小而美”反而更受青睞。比如導航的常規(guī)應用更多訴求在于引路功能,而旅游應用更多則注重吃喝玩樂,隨著私家游的興旺,旅游地圖無疑是一個大蛋糕。
之前網上廣受好評的另類南京版和江蘇版的幾何地圖,以其簡潔的線條、明快的顏色,讓人一目了然,引得眾網友紛紛推出家鄉(xiāng)地圖版本,雖然之后江蘇省測繪院的專家表示那不屬于專業(yè)的地圖,但這也流露出用戶的個性需求。
谷歌地圖設計師不久前在舊金山參加Roadmap 2013大會時已表示,下一代的谷歌地圖將會根據用戶的位置和特定需求而展示個性定制化服務,在一些情況下,谷歌甚至知道你的位置而無需再向向你展示地圖,比如當你身處機場的時候,無需你的搜索,就自動為你顯示航班時間。
正因地圖的很多垂直細分領域具長尾特征,所以個性化定制也將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前提是,圖商需要時刻把用戶當成處女座,在產品實施、落地的過程里再把自己當成金牛座。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