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繪制12張地圖
“我是1993年開始繪制地圖的。”說起自己的這個喜好,馮懷志說,那時候他還在商業(yè)系統(tǒng)做政工工作,和測繪一點不沾邊。但在閑暇之余,他卻憑著兒時對秦皇島的記憶,歷時一個多月繪制成一張秦皇島解放前的簡易地圖。雖說這還算不上是真正的地圖,但他對繪制地圖的熱情卻從此一發(fā)不可收。2001年退休后,更是專心干起了繪制城區(qū)生活地圖的工作。
“生活地圖,是我給它起的名,因為它都是與百姓生活相關的地方。”在馮懷志繪制的地圖上,每條街道、每個社區(qū)、學校、醫(yī)院、賓館飯店、大型超市、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等都標注得清清楚楚。20年來,馮懷志總共繪制了12張地圖,一張比一張復雜,一張比一張詳盡。
自行車成測距標尺
“我出門"考察"很簡單,就是一輛自行車,一個小本,一個鉛筆頭。”馮懷志說,每天上午,他就推著自行車“丈量”城區(qū)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把每條街道上有幾個社區(qū)、學校、單位等等信息全都記錄下來,還要數(shù)著電線桿或者車轱轆轉的圈數(shù)。
“我在車轱轆上做了標記,轉一圈是多長距離我心里有數(shù),太遠的就以電線桿的距離做標記。最遠一天能走上四五十里路。”就是用這樣的標尺,馮懷志竟然用了一年多時間,把海港區(qū)、開發(fā)區(qū)“量”了個遍。測量好后,他再將這些測量數(shù)據(jù)和坐標信息全都整理一遍,然后起筆繪制。
只為記錄城市變遷
天天風吹日曬地跑出去“測量”,再費心費力地繪圖,到底圖個啥?面對筆者的疑問,馮懷志笑道:“啥也不圖,就是愛好,圖一個樂。”馮懷志說,他畫的這些地圖,不光看過的人都豎起大拇指,還真有出版社跟他聯(lián)系過,問他要不要出版,但他沒答應。“我就是自己弄著玩兒的,畫得既不專業(yè),數(shù)據(jù)也沒人家測繪部門準確。我的目的就是享受過程,想把自己從小到老生活的城市以這種形式記錄下來,留下它發(fā)展變化的印記。”
如今,不必每天都出去“測量”的馮懷志也并沒有閑著,他在關注著哪一個小區(qū)在建,哪一片區(qū)域在拆遷,哪一條道路在延伸。每當他從報紙、電視或廣告中看到、聽到一些城建消息或者新樓盤的名稱時,都會敏感地把它記錄下來,之后去實地尋找、查證位置,留作資料,以備充實他的地圖。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