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目標。城市的發(fā)展方式、管理能力、服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水平。日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決定組織開展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試點工作,這是黨的十八大后,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推動“四化”同步發(fā)展,推進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升級,提升城鎮(zhèn)化質量的重大舉措。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地理信息技術對城市資源、環(huán)境、經濟、社會等系統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使城市公共服務更便捷,這種“智慧城市”的建設,是我國搶占信息領域戰(zhàn)略制高點的必然舉措。
國外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
新一代互聯網、云計算、智能傳感、通信、遙感、衛(wèi)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的結合,將可以實現對一切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jiān)控與管理,使建設“智慧城市”從技術上成為可能。
在2007年至2013年間,歐盟為信息和通信技術研發(fā)所投入的資金達20億歐元左右。歐盟委員會更將信息和通信技術列為歐洲2020年的戰(zhàn)略發(fā)展重點,制定了《物聯網戰(zhàn)略研究路線圖》。國際智慧城市組織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等相關機構相繼成立,并開展“全球智慧城市獎”評選活動。
2009年9月,美國中西部愛荷華州的迪比克市與IBM共同宣布,將建設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一個由高科技充分武裝的60000人社區(qū)。通過采用一系列IBM新技術“武裝”的迪比克市將完全數字化,并將城市的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聯網,偵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智能化地服務市民需求。
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在交通系統上得到了最大的體現。斯德哥爾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設置了18個路邊控制站,通過使用RFID技術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機和先進的自由車流路邊系統,自動識別進入市中心的車輛,自動向在周一至周五(節(jié)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間進出市中心的注冊車輛收稅。通過收取“道路堵塞稅”減少了車流,交通擁堵降低了25%,交通排隊所需的時間下降50%,道路交通廢氣排放量減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了40%。
2009年,韓國仁川市以網絡為基礎,努力打造一個綠化的、資訊化的、無縫聯接便捷的生態(tài)型和智慧型城市。通過整合式的公共通訊平臺,以及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網絡接入,消費者不僅可以方便地實現遠程教育、遠程醫(yī)療、遠程辦理稅務事宜,還可以實現智慧化地控制房間的能耗。
[page] 技術支撐: 海陸空全天時、全天候觀測
智慧城市不是空中樓閣,必須建立在海量的、精確的、動態(tài)的地理信息數據基礎上。換言之,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離開測繪地理信息就無法建成智慧城市。
目前我國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正在積極構筑海陸空天地一體化的高精度、實時化地理信息獲取能力,使大地測量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地基到天基、從區(qū)域到全球發(fā)展,推動航空航天遙感朝“三多”(多傳感器、多平臺、多角度)和“四高”(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時相分辨率、高輻射分辨率)方向發(fā)展,通過衛(wèi)星發(fā)射組網進行全天時、全天候觀測。這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所在、根本所在。
“天地圖”網站建設,集成了海量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還有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0.6米分辨率衛(wèi)星遙感影像,地名地址數據總量超過2100萬條,可向政府、企業(yè)和公眾提供權威的“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務;“天地圖”各節(jié)點間的互聯互通和協同服務正在形成,將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網絡支撐。
在裝備能力上,資源三號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定位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結束了長期以來我國高精度測繪遙感數據完全依賴國外衛(wèi)星的歷史。我國衛(wèi)星導航數據處理軟件已經處于國際前列。全國省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普遍配備了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部分地區(qū)還配備了國家地理信息應急監(jiān)測系統,可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服務。
在地理信息資源獲取上,我國將形成高精度、三維、動態(tài)、陸海統一、幾何基準與物理基準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使現有測繪基準體系的成果得到全面提升;同時,我國首次地理國情普查和監(jiān)測正在展開,將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提供資源保障。
下一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將以加快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試點進程為切入點,通過開展時空數據建設、云服務系統開發(fā)、支撐環(huán)境完善和典型應用示范等試點工作,為智慧城市、智慧區(qū)域和智慧中國建設奠定基礎。
智慧城市: 讓百姓生活更美好
我國智慧城市有如下標志:位置標注精確;地理信息翔實;網絡互聯互通;信息傳輸快捷;智能交通靈敏;智能綠化養(yǎng)護節(jié)能;社會管理人機互動;政府監(jiān)管陽光透明;市情監(jiān)控報警提示;物流配送職能通暢;家庭智能化;社會誠信度高;信息反饋有效;數據檢索方便;語音化程度高。
根據我國國情,可以預想,未來我國的智慧城市將至少會出現以下情況:
道路出行方面。先進的軟件系統與城市交通系統聯網,在各交通要道布下天羅地網,動態(tài)掌握實時客流情況,精確預判車流從哪里來,車輛導航系統將科學引導疏導車輛運行,能大大提升通行效率,使現有交通設施效能最大化,有效減少擁堵等待時間,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智能醫(yī)療。各家醫(yī)院分門別類地顯示在地圖上,只要在家登錄智能醫(yī)療系統,任意點擊一家醫(yī)院,該醫(yī)院的專業(yè)特色、坐診醫(yī)生,甚至當前床位數立刻呈現在眼前。病人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網上掛號并預約就診時間和醫(yī)生。如果病情緊急需要到醫(yī)院就診,還可以利用路線導航,選擇最近的一條線路到達醫(yī)院,或者聯系查詢得出周邊空閑的醫(yī)護車去醫(yī)院就診。
城市更安全。通過智能化的城市安全與減災系統,可以隨時掌握災害發(fā)生的位置、區(qū)域、類型,并通過地理信息技術確定、研判災害現狀及其影響范圍,確保報警、災害信息傳遞和有效利用。建立高科技的智能監(jiān)控和預警系統,罪犯無處遁形。
“智慧養(yǎng)老”。建立起包括一鍵式養(yǎng)老服務熱線、一鍵式緊急救助呼叫系統等在內的養(yǎng)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老年人只需佩戴一個有按鈕的貼身傳感器,需要時按下按鈕,即可快速傳遞訴求及所在的實時位置(如求助、精神慰藉、娛樂訴求等),這些信息將及時傳遞給家人或社區(qū)工作人員。
城市管理更智能。“智慧城市”將利用智能傳感網實現公共設施在線監(jiān)測,公共設施從位置到數量、從尺寸到形狀,都將獲得自己的“身份證”,如果井蓋丟失了、護欄損壞了、路燈不亮了、垃圾亂堆亂放了等等,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處置。(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書記、局長 徐德明)
延伸閱讀
國內“智慧城市”經驗
杭州,無線寬帶已經在全城免費開放,推出了包括無線政務直播、手機市民卡、二維碼、公交定位、亮燈控制等在內的物聯應用。
鄭州,建立智能公交系統,使公交車信息就在地圖上顯示出來:如最近的一輛公交車還有5分鐘到站,滿員;下一輛公交車還有10分鐘到站,有空座,可以選擇乘坐;下樓2分鐘,走到站臺1分鐘,余下7分鐘,還有時間坐下喝杯熱茶。
廣州,建立智能消防系統,報警人只需撥打119,系統將立刻定位報警人當前位置,并調用位置所在區(qū)域監(jiān)控攝像頭,確定災情地點和火勢情況。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