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統(tǒng)計表明,泄密的地圖準確度每提高1個數量級,進攻方的戰(zhàn)爭成本就降低7倍?,F在外國圖商對于涉密的中國地理信息數據的掌控能力越來越強大,這背后所帶出的國家安全隱患讓人擔憂。
上海車展的觀者如潮,令汽車及其跟隨產業(yè)回味至今。當然也有例外,對于很多中國導航地圖廠商來說,前景并沒有露出令人欣喜的曙光。和許多新興產業(yè)一樣,導航電子地圖產業(yè)也脫離不了官司戰(zhàn)、口水戰(zhàn)的怪圈。IT界著名的病毒混戰(zhàn)、流氓軟件的唇槍舌劍以及門戶網站的明爭暗斗,再次在導航電子地圖業(yè)內熱鬧上演。
凱立德與四維圖新、瑞圖萬方的訴訟大戰(zhàn)一波三折,包括凱立德在內的許多地圖廠商都還在水面下奮力上游,力圖盡早擺脫未來兩年中被整合并購的悲慘命運。與此同時,外國地圖公司悄然殺入,發(fā)揮出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和影響,使得本土圖商的發(fā)展空間遭受巨大擠壓,舉步維艱。
內斗,外壓,本土導航電子圖商的痛,何時能止?
訴訟混戰(zhàn)
近幾年,中國GPS市場增長迅速,GPS設備產量從2005年的267萬部高速增長至2008年的2303萬部,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05.1%。與此相適應,中國GPS地圖市場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發(fā)展態(tài)勢。
然而,導航電子地圖產業(yè)的圈子卻并不大。國外雖然有幾百家企業(yè)從事電子地圖的測繪和生產,但能夠為高端客戶( 即為汽車廠商、手機廠家、互聯網)提供服務的地圖供應商,在歐美市場只有2家(Navteq和TeleAtlas),在日本市場也只有2家(ZENRIN和IPC)。導航電子地圖全球95%的市場份額都被這4家廠商壟斷。
業(yè)內人士表示,電子地圖行業(yè)是典型的三密集行業(yè)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和勞動力密集。一家企業(yè)獨立開發(fā)覆蓋全國范圍的導航電子地圖,需投資數億元人民幣、動用上千人的地圖制作隊伍、花費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另外,由于中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城市化建設加速,城鄉(xiāng)道路和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導致導航電子地圖保鮮期很短,需要地圖企業(yè)不斷投入巨資、人力、時間對地圖進行更新。每年的維護費和更新費至少需要1億到1.5億人民幣。更為嚴酷的是,一家地圖企業(yè)差不多需要20年才能盈利。
對于國內現存的六七家導航電子地圖企業(yè)而言,行業(yè)洗牌在所難免。按照業(yè)內人士的分析,中國能生存到最后的地圖企業(yè)應該只有2到3家。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圖商們大打出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樹大招風的凱立德就在最近兩三年間遭遇了多場官司。
2007年4月,瑞圖萬方在北京海淀區(qū)人民法院起訴凱立德2006年10月版地圖涉嫌抄襲瑞圖2006年4月版地圖;3個月后,四維圖新又將凱立德送上了被告席,理由同樣是導航電子地圖涉嫌侵權。
兩家公司先后起訴,到底是誰侵權了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子地圖研發(fā)人員向記者揭開了謎底,其實每一家都在對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逆向工程,就是對軟件進行解密。全國那么多城市,不可能每個點都實地采集,有時會直接將別人的數據抽出來添加在自己產品中。為了檢測是不是被別人盜用,技術人員會故意弄錯信息點,這樣就很容易查到。
兩起官司均以凱立德敗訴告一段落。但導航電子地圖的混戰(zhàn)還未結束。雖然打贏了中國導航電子地圖第一案,瑞圖以及四維圖新都高興不起來。國內風起云涌的山寨文化同樣波及到新興的導航電子產業(yè)。大量的山寨導航儀基本上用的都是盜版地圖。只要圖商們更新了,很快就會有破解版的地圖在市場上出現。一部導航儀裝5個地圖成了商家叫賣時最具誘惑力的口號。迅速下滑的價格也使得成本壓力直接傳導至地圖廠商,讓花費巨資開發(fā)出地圖的導航電子圖商苦不堪言。
外商壓境
中國汽車產業(yè)、消費電子產業(yè)以及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為國內的導航電子地圖行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在本土企業(yè)奮力掘金的同時,世界四大地圖巨頭也以敏銳的嗅覺進入中國市場。在導航電子地圖涉及的國內細分市場之中,前裝車載導航市場由于進入門檻相對較高,且客戶對價格相對不敏感,因此產品利潤率最高。PND(便攜式導航儀)導航市場則成為山寨機大量充斥的市場,品牌雜亂,價格大戰(zhàn)此起彼伏;手機和互聯網領域雖然用戶眾多,但還處于免費午餐階段,沒有有效的盈利模式。因此,車載導航市場成為四大地圖巨頭的必爭之地。
由于地圖測繪涉及國家安全,國家測繪局只給數家導航電子地圖企業(yè)頒發(fā)了測繪許可證。如同世界汽車巨頭與中國車廠成立合資公司開拓市場一樣,四大地圖巨頭也不得不選擇和本土品牌合作,曲線進入中國市場淘金。合資公司負責銷售、技術支持和轉換,不涉及測繪業(yè)務。
地圖巨頭憑借和眾多汽車廠商多年合作的穩(wěn)定關系,在與中國圖商的談判中占盡先機。Navteq和TeleAt las等企業(yè)多年來形成的自有地圖格式已經廣泛被國際客戶所習慣和接受,這種接受就形成了巨大的進入門檻和議價能力。
中方合作伙伴雖然不得不支付高額的許可費用和收入分成,但這份誘人的訂單足以讓它們取得對其他本土地圖品牌的競爭優(yōu)勢。無處可逃的本土圖商們只得選擇這種飲鴆止渴的生存方式。于是,地圖巨頭們在國際GDF和KIWI地圖標準基礎上開發(fā)的自有地圖格式事實上已經成了壓制中國本土地圖品牌賺取巨額利潤的法寶利器。
眼下,四維圖新和全球最大的地圖服務商Navteq結盟,瑞圖萬方和歐洲地圖廠商TeleAtlas結成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易圖通和靈圖分別找到了日本的ZENRIN和IPC。據不完全統(tǒng)計,4家外國圖商每年在中國席卷走的技術許可費和收入分成已經接近3億元,這個金額已逼近中國導航地圖銷售收入最高的本土圖商高德軟件的全年銷售額。在所有源源不斷流向國外的中國地圖收入中,與四維圖新合資的全球第一地圖巨頭Navteq收益所占份額最大。
作為唯一一家可以和外國圖商相抗衡的本土企業(yè),高德軟件從外國圖商手里搶下其原有的國際客戶,例如諾基亞、谷歌地圖。同時,高德也殺入了利潤最為豐厚的汽車前裝車載導航市場。根據相關監(jiān)測,在2008年11月前裝車載導航地圖市場中,高德在30萬元以上車型中市場占有率達到59.3%,在80萬以上車型中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64.6%,寶馬、奧迪、奔馳、凱迪拉克等高端品牌均采用的是高德的地圖產品。在中端車型中,前裝市場也基本被高德和四維圖新把持。
業(yè)內人士對此憂心忡忡。隨著國外地圖廠商的自有地圖格式在中國越來越普及而成為事實標準,巨頭們在中國斂財的能力也將越來越強。一旦中國地圖格式標準被外國圖商的現有自主企業(yè)標準所替代,那么中國政府當初所設定的地圖許可證制度的初衷將被國際巨頭們基本打破,外國圖商在中國地圖產業(yè)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強,中國自主品牌將更加不堪一擊。
一位負責地圖事務的官員的話更讓人感到不寒而栗,現在,我們的地圖一更新,地圖巨頭就依靠轉換技術拿到了最新的資料。可以說,臟活兒、累活兒全是中國人干掉了,他們卻在最后輕輕松松地摘果子吃。地圖中的加油站、醫(yī)院、公共場所等信息,一打起仗來全都變得有軍事意義,而現代戰(zhàn)爭主要就是摧毀城市里的公共設施。有統(tǒng)計表明,泄密的地圖準確度每提高1個數量級,進攻方的戰(zhàn)爭成本就降低7倍。現在外國圖商對于涉密的中國地理信息數據的掌控能力越來越強大,這背后所帶出的國家安全隱患讓人擔憂。
政府顯然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如何保護國家安全和支持自主品牌的議題被一再提及。相信在國家的政策扶植下,本土圖商在新興服務方面依然有成長空間。目前,日本、歐美等國家都已經能夠提供實時交通信息。在中國,動態(tài)導航服務還處在實驗階段。
中國導航地圖領域還沒經歷春秋,就已進入了戰(zhàn)國。中華戰(zhàn)國群雄間的恩怨糾葛與海外列強盤根錯節(jié)的合縱連橫,構成了一幅極為錯綜復雜的產業(yè)圖畫。業(yè)內普遍認為,除了四維圖新和高德,中國最多還會有一家地圖廠商存活下來。誰能搶占最后一個名額使得戰(zhàn)國群雄正式轉成三國演義?確立三國鼎立之勢的赤壁之戰(zhàn)似乎已漸漸臨近。但是,不論地圖廠商之間的戰(zhàn)爭如何進行,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都應該首先得到保護,這是和諧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