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天技術這兩年突飛猛進,繼發(fā)射首顆火星探測器之后,2017年的首次航天發(fā)射變創(chuàng)造了世界航天發(fā)射新紀錄。另外,印度在今年還將有三次大的航天發(fā)射計劃。包括搭載重3.2噸GSAT-19E衛(wèi)星的GSLV-Mk-111火箭,以及3月末PSLV-C38與GSLV Mk-1。不過就在最近NASA通過新的雷達技術找到了印度一艘失聯(lián)8年的衛(wèi)星----月船1號。
新的雷達技術
在地球軌道尋找廢棄的航天飛船和空間碎片可能是一項技術挑戰(zhàn),在月球軌道探測這些對象就更加困難。光學望遠鏡是無法搜索到隱藏在明亮月光下的小型目標。
然而位于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科學家們開創(chuàng)了一項新的星際雷達(interplanetary radar)技術應用,并將其運用到月球軌道上的探測器,其中一個是目前運行正常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另一個處于休眠狀態(tài)月船1號(Chandrayaan-1)。
通過新型的雷達技術,NASA找到了印度一艘失聯(lián)許久的月球衛(wèi)星----月船1號,最后一次和這艘飛船的通信是在2009年8月。月船1號是一個立方體衛(wèi)星,體積非常小,每一邊大約1.5米長,迄今已失聯(lián)近8年。
月船1號模擬圖,由Dan Roam制圖
月船1號是印度的首顆繞月衛(wèi)星,于2008年10月22日在斯利哈里柯塔島發(fā)射,其本身還攜帶了一個月球撞擊探測器,2008年11月從月球軌道釋放,與月面撞擊后揭示了月球極低表面有水冰的跡象。另外,印度預計在2018年初發(fā)射月船二號衛(wèi)星。
找到失聯(lián)衛(wèi)星的過程
這張計算機生成的圖像描繪了2016年7月2日太陽系雷達戈德斯通探測到月船一號的位置。在上圖中,紫色的圓圈位于月面165公里上空,表示雷達波束可在月球軌道探測的范圍,寬度200公里。一旦航天器進入雷達波束照射的區(qū)域,如上圖右上角白框中,就會反射一個非常強的回波。
中國雷達技術世界排名摘要: DSS-14天線,直徑70米,位于戈德斯通(Goldstone)深空通信大樓。1966年3月18日,DSS-14首次接收到了首艘抵達火星的探測器(水手4號)傳回的信號,因此DSS-14又被稱為火星天線。 新的雷達技術在地球軌道尋找廢棄的航天飛船DSS-14天線,直徑70米,位于戈德斯通(Goldstone)深空通信大樓。1966年3月18日,DSS-14首次接收到了首艘抵達火星的探測器(水手4號)傳回的信號,因此DSS-14又被稱為火星天線。(整理|泰伯網 一休)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