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遙感行業(yè),包括數據服務商、服務提供商以及產品供應商。在衛(wèi)星應用領域,社會化、產業(yè)化浪潮正悄然而至。但目前為止,遙感產業(yè)大多還只應用在科研及政府領域,中國乃至世界也沒有很好的進入大眾服務的解決方案。但是一定有企業(yè)正在做這樣的嘗試。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倪金生在第20屆中國遙感大會上做了這樣的分享,他分享的主題是“遙感數據的社會化服務淺析”。
遙感要發(fā)展,一定要進入大眾化服務
在整個遙感產業(yè)中,已經應用到國防、海洋及住建等領域,但這些領域面向的依然是國防、政府部門,依然沒有實現大眾化、定制化服務的革命性跨越。整個行業(yè)應用,仍然是圍繞一些傳統使用數據服務模式,從高分專項,對地觀測服務體系,無人機、北斗導航定位、商業(yè)化衛(wèi)星服務體系,地面站數據源,國產數據源中可見一斑。
如何帶給客戶定制化服務支撐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VR等等新技術的發(fā)展,企業(yè)能帶來什么樣的定制化服務。
一直以來,軟件的服務模式是把軟件裝進去,經過學習之后,使用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但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例如做一個水資源分析應用項目,衛(wèi)星數據處理其實是項目中一個組成部分而已,水資源分析模型可能要跟氣象分析模型結合在一起,做成自己的服務系統。定制化服務是遙感商業(yè)應用的前提。
倪金生說道,定制化服務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第一是架構,第二是算法,第三是按需定制。其中,架構作為重中之重,早已不是將遙感、測繪、算法堆砌而成的,而是基于計算機快速并行集群的GPU多核便捷快速處理的架構,且在支撐能力上,能夠對氣象衛(wèi)星、海洋衛(wèi)星、對地觀測的光學衛(wèi)星、激光雷達、無人機數據處理,傾斜攝影測量、各種手機、路燈、路面?zhèn)鞲衅鞯臄祿锰幚砟芰?。這樣的處理能力,稱之為架構。(文|泰伯網 張瑜奕)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