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河作業(yè)

在當地人保護下測繪

在剛翻新的土壤上艱難行走

在原始森林中測繪
在這里隊員們遇到的困難首先就是生活習慣不同、語言不通和高原缺氧。當地時間比北京時間晚5小時,當午夜24點我們大部分人都還沉睡于夢鄉(xiāng)時,埃塞俄比亞才是晚上19點。剛到那里的時候,受生物鐘的影響,我院的很多職工都不適應,晚上非常精神,失眠睡不著,白天感覺睡不醒,工作時犯困。再加上測區(qū)最高海拔為2700多米,好多職工都出現了頭痛、胸悶等高原反應。
伴隨而來的還有超強的勞動,由于當地土壤為粘性土,車輛無法進入工作區(qū)域,大家每天需要步行約6公里到線路位置。當地還處于鐵犁牛耕時代,部分測區(qū)為耕地,每天都在翻新土壤,眼下正值雨季,趕上雨若瓢潑,傾注而下,落在地上濺起朵朵水花,泥濘的耕地更顯濕滑,大家走在上面,穿著雨鞋的腳像灌了鉛一樣的重,可謂步履維艱。還有部分工作區(qū)域為原始森林,灌木叢生,人煙罕至,據當地人說有許多野生動物,以土狼居多,為保證工作安全,每個測繪小隊還都需要在持槍保安的保護和大量民工砍樹開道情況下,走走停停、克服重重困向作業(yè)現場開進。
當地醫(yī)療條件也不太理想,前幾天,職工勾小斌發(fā)燒至39.5 ℃,只能輸一點生理鹽水配上少量退燒藥,稍微好轉后繼續(xù)工作。
不僅工作條件非常艱苦,他們也沒有多彩的業(yè)余生活,沒有豐富的食品保障,時刻忍受著語言不通帶來的那種切體入骨的孤獨和恐懼感去做好工作。但是,他們做到了。是信念,是一種熱愛祖國、忠誠事業(y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就是這樣的信念,讓這支隊伍克服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挑戰(zhàn);就是這樣的信念,讓這支隊伍發(fā)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擁有了承受切艱難困苦的堅毅,為測繪任務的完成,默默奉獻著青春、汗水和熱血。他們在埃塞俄比亞已經不僅僅是一支隊伍,而是一面旗幟,一面紅色的旗幟!(湯玉兵 韓娟)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