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大會舉行期間,3sNews有幸在會議間隙完成了對徐冠華院士的專訪,談到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以及他的一些思考。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
3sNews:我們了解到,CPGIS成立的時候您就曾親自前往布法羅參加成立大會,而且這之后還時常會出席CPGIS的年會。您為什么會如此關注CPGIS的發(fā)展?
徐冠華院士:首先我是一名地理信息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因為我從1979年出國,到1981年回國之后就主要從事遙感與GIS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這是我的本行。我在做這項工作的過程中認識到地理信息科學一定會是極具發(fā)展?jié)摿Φ囊婚T科學,它最終是要深入到千家萬戶,是信息革命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次,我也是一名從海外留學歸來的科技工作者,我對在海外學習的中國留學生有著很深的感情,跟他們有廣泛的聯系,知道這些人有一片愛國之心和報效祖國之情。
我那次出席參加會議,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種期望。因為在此之前,我成為了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希望用自己的例子說服大家回到祖國、回到國內工作?,F在看來,他們在這方面走出了一條很好的道路。
我也并非經常參加CPGIS的年會,因為工作很忙。但是如果有時間的話,我都會盡量參加。因為我確實被他們那種熱愛祖國,為祖國服務,為公眾服務的精神所感動。另外,我認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模式,怎么樣不在國家直接支持的情況下,把一些國外的留學生引導回來,為國家做貢獻。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而且CPGIS也確實有不少成員回國了。那么,不回國就不能為國家做貢獻了嗎?同樣可以做貢獻。我想CPGIS在這種新模式方面做了非常好的探索。
如果說他們對中國的地理信息產業(yè)做出了什么貢獻,這個不好一概而論。但是他們做了大量普及和提高的工作,把國外先進的設計思想、管理模式都帶回了國內,通過培訓、講習、到國外參觀等各種不同的形式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作用靠一兩次轟轟烈烈的會議是解決不了的。我認為他們這種長期的堅持和積累尤為可貴。
3sNews:您一直關心著我國的地理信息產業(yè),并且推動了國產地理信息軟件的測評,當時為什么要對國產軟件進行測評?
徐冠華院士:總體上來說,這些年以來,中國的地理信息軟件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我記得我在做科技部副部長的時候,曾大力推動軟件的發(fā)展,可以說從1995年的天津會議延續(xù)至今。因為我一直認為軟件和硬件一樣,是信息產業(yè)或者說是信息革命的支撐,涉及到國家重大利益,也涉及到重要的市場前景,所以國家必須要予以支持。同時,我們也必須探索中國的信息技術。
我們以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一個有效的評估體系,缺乏一個有效競爭的激勵體制。所以當時首先開展了對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的評估,我們經過測評以后能夠鼓勵先進,帶動后進,將這個工作真正推動起來。
另外,這也是一個有效改善軟件規(guī)模過小的手段。當時很多是三四個人就做一個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完全是為了個人升職、發(fā)表文章評職稱,根本不能解決市場問題,沒有任何市場意義。因此,我們的重點是支持企業(yè),讓他們進入產業(yè)化競爭,同時通過這種競爭引進國外先進的設計思想、技術。當時請CPGIS成員回國參與評估也是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我希望這種測評也能成為其他應用軟件的發(fā)展模式,但是很遺憾。
現在來講,我還是認為我們急需要產業(yè)政策支撐中國的軟件發(fā)展,包括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這方面我們做的是不夠的,包括政府采購。各個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在普遍采用這種形式,無論是波音也好,空客也好,如果沒有他們政府支持能走到今天嗎?早就垮掉了。
3sNews:這可能也是有一種顧慮,認為國產軟件相對來說在性能上還是存在這差距。
徐冠華院士:這個問題應該從兩方面來談。第一,從軟件自身特點來講,沒有一個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完善的。而在其他領域,無論是IBM,還是Oracle、微軟,他們的軟件也都是處在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軟件與其他產品不一樣,因為軟件在編制過程中,有很多前置條件,也有很多不同的出口,不同的條件下有不同的運算出口,非常復雜,很難在短時間內一次性就解決所有問題。因此,只有通過大量的使用才能不斷發(fā)現問題,并在使用過程中將發(fā)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對于新進入市場的軟件產品,必須要允許它經歷這個過程,這也是為什么軟件發(fā)展特別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否則是沒有辦法起來的。
其次,過去我們對市場競爭并不了解。很多大的公司在開始的時候都默認在中國市場的軟件“被盜版”,他們不吭聲,等大家都使用習慣了,也就沒有辦法擺脫這個軟件了,必須要依靠它。這個時候,要讓那些已經習慣使用國外軟件的用戶更換為國產軟件,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軟件作為一個特定行業(yè),特別需要政府的支持,而且應該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提供相應的鼓勵政策。
3sNews:現在業(yè)內人士都比較關注互聯網對地理信息產業(yè)帶來的影響,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徐冠華院士:我認為這更多的是機遇?;ヂ摼W的發(fā)展能夠帶動GIS的普及,讓它深入到千家萬戶,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細胞”,這是很好的事情。
這其中也有如何應對的問題,現在很多地理信息企業(yè)都在考慮如何將互聯網技術,包括云計算,用起來、做起來。當然,這也是很有難度的一個挑戰(zhàn)。不過,這是一個機遇,在市場競爭中,會把那些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選擇出來,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3sNews:您在本屆大會上的演講主題與全球變化及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有關,您認為地理信息行業(yè)如何能夠更好地參與到環(huán)境保護的過程中?
徐冠華院士:從廣義上來講,地理信息行業(yè)就是提供涉及到人民生活經濟發(fā)展的各種信息,環(huán)境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所以,我們都應該探討一下,對于這些問題,在技術上有多大的空間。我認為還能做更多的工作,要盡力而為。(張凱)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