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投資微博和團購的最佳時機?無妨,中國位置社交服務市場正暗流涌動。不過,僅僅提供“簽到”的樂趣已經不夠。
繼微博和團購之后,中國科技界下一個熱點是什么?只要看看其奉為發(fā)展藍本的美國硅谷就會大概知曉答案:以Foursquare為代表的地理位置社交服務(LBS)。
2009年3月才剛剛上線的Foursquare,目前已經擁有超過750萬名用戶,其所呈現的發(fā)展曲線,讓當年的Twitter都望塵莫及。事實上,將位置概念引入網絡世界的Foursquare,對于時下最熱的移動互聯網領域來說,甚至比引入實時搜索概念的Twitter更具革命性。而其將虛擬的社交網絡建立在真實地理位置的基礎之上,之于社交網站也是一大突破。
端倪已經顯現。在Foursquare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中國類似模式的運營商就已達40余家。然而,去年才涉足LBS領域的北京活力天匯科技有限公司,對于自己的“遲到”卻并不擔心,“在中國,大家基本還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其CEO王江說。
由于中美兩國在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商業(yè)環(huán)境、文化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相比美國位置社交網絡市場的快速發(fā)展,其在中國卻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而即使在美國,在經歷過到處“簽到”的欣喜之后,用戶的新鮮感也正在慢慢消失。有數據表明,Foursquare目前獨立訪問量就已從最高峰的180萬減少到了100萬左右。
不過,互聯網時代的龐大用戶就是最好的變現工具。“關于簽到后能做些什么,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討論。”Foursquare創(chuàng)始人丹尼斯·克勞利(Dennis Crowley)最近表示,“當你在一些餐館簽到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逐漸提供一些相關內容,讓它會影響你的選擇。”所以,簽到只是地理位置社交服務的表現形式,在為用戶貼上位置標簽后,圍繞這一標簽怎樣開發(fā)其價值才是中國的Foursquare們亟需考慮的。
艱難路徑
“在中國發(fā)展地理位置社交服務有兩個瓶頸。一個是終端,占中國市場份額最大的Symbian系統體驗性很差;另外,check in(簽到)很難翻譯成中文,從而普及的困難程度相應也較大。”王江對《環(huán)球企業(yè)家》說。他同時承認,其基于熟人的位置社交服務“冒泡”,目前的用戶數并不如意。
其實,國內幾乎所有LBS產品發(fā)展都十分緩慢。該領域的另一玩家“開開”CEO穆榮更是向《環(huán)球企業(yè)家》坦言,“開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用戶。只有從微博“轉行”過來的“嘀咕”憑借原先的用戶基礎,狀況則相對好一些。
所以王江認為,現階段,讓用戶理解什么是簽到,繼而讓簽到變得更加簡單才是第一位的。2010年底,活力天匯在“冒泡”的基礎上推出了“冒泡拍拍”,希望將簽到行為轉化為類似于Instagram一樣的圖片(照片)分享服務,這其中就已經包含了位置信息。目前它已經過一個月的實驗,盡管沒有透露具體數字,但王江表示“效果比自己預期得要好”。
而“街旁”創(chuàng)始人劉大衛(wèi)則希望通過給本地商家?guī)r值,讓他們主動推出吸引用戶參與的產品。劉大衛(wèi)認為,LBS產品的發(fā)展將依賴現有平臺傳播。Foursquare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就借助了Twitter的傳播效應。但目前的中國并沒有類似平臺可以利用。“街旁”一度和新浪進行過合作,不過,或許是看到了這一領域的潛力,新浪隨后聯合GyPSii圖釘社區(qū)也推出了自己的LBS產品“微領地”。
國內平臺的這種不開放性,限制了LBS的廣泛傳播。但另一方面,新浪等網絡巨頭相繼推出自己的LBS產品,也有助于加速人們對這一概念的理解。
位置的價值
在即將發(fā)布的Foursquare 3.0中,一項名為“探索”(Explore)的服務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似乎在預示著各種后簽到應用將是LBS產品創(chuàng)意的熱點。中國的LBS產品之所以還停留在極為小眾的層面,也正是因為它們大多都把“簽到”視為用戶使用產品的唯一目的。現實是,單純的簽到應用很難成為激發(fā)用戶持續(xù)使用的動力。而在眾多同樣基于位置的應用中,如何進一步建立起差異化?
活力天匯的另一款產品“酒店管家”實際上就是一款不需要用戶簽到的產品。打開應用,第一屏就會顯示周邊所有經濟型連鎖酒店的位置和房情,點擊還可以查看詳情并撥打電話訂房。
“用戶選擇經濟型連鎖酒店的時候會有很多因素:價格、環(huán)境、房型、房情、品牌,但是深入觀察以后會發(fā)現位置才是最重要的。”王江說,“而如果是尋找餐館,相比位置,最重要的是用戶的點評,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加入社交元素。”
除此之外,位置服務還可以發(fā)展為一種娛樂。王江把位置分為精確定義和不精確定義兩類。無論是用戶利用WiFi來實現精確定位的咖啡屋,還是范圍很大的機場,判斷出位置后就可以進而提供用戶一款基于其身處場景的游戲—這實際上就已經從單純的地理位置上升到了場景服務,而用戶通過游戲所獲得的積分還可以實時應用到當下場景中,比如免費兌換咖啡或享受頭等艙休息室。
王江認為未來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一定會結合到一起,成為移動電子商務。一方面,電子商務在倉儲、物流和支付領域不斷完善;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產品越來越懂得用戶,了解用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通過什么樣交流可能會產生什么樣的商務意愿,而如果這還是一款社交產品,那就能更精確地判斷用戶的使用偏好。假設他們在非常自由輕松的環(huán)境下,會有很強的購買欲望,那么當其使用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通過場景和位置判斷出正是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時,就可以為他推送大量符合他個人喜好的產品,而此時用戶購買的概率也會相應提高。
創(chuàng)新工場CEO李開復曾認為電子商務分兩個階段,理想消費階段和感性消費階段,前者就是大家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充分比價,這是目前第一代電子商務的特點,經過激烈的價格戰(zhàn)電子商務公司只能獲得微薄的利潤;后者則是形成感覺和消費的沖動,此時,價格降為次要,通過產品傳遞的感覺、品牌或者是人際之間的推薦,讓用戶感覺你買的每件東西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會產生很高的溢價。一旦電子商務把后端體系搭建完善,帶有定位屬性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就能讓消費者進行更多感性消費。移動+位置+社交+支付的混合模式,讓LBS產品有望成為下一個熱門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喬玲)
{{item.content}}